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台灣土話心語


自序
 
以「淡薄」的心意,表達對「感心」的敬意(寫於1990年) 

有人說,一個人到了中年,免不得「頹廢」,我也不能免俗。年雖未及半百,但是沒有「夕陽無限好」的憧憬,只有「只是近黃昏」」的空嘆。

記得有一個歷久彌新的故事,最近我經常會去想着它。

孔子的及門弟子子夏,在朋友問他怎麼會愈來愈瘦時,回答了這麼一段令人深省的話:他說長年來聆聽夫子的教誨和拜讀先聖先賢的訓示,十分感動,深知讀書人確是應該過着「視富貴如浮雲」的安貧樂道生活;但是,他眼見別人那榮華富貴的生活,不知不覺中,動了羨慕之心,於是,兩種矛盾在心中交織,因而愈來愈瘦了。

我來就是瘦削的人,實在說不上什麼理由來解釋為什麼不能胖的原因,但是不得不承認,個人也有子夏那種矛盾的心境。

寫作對於我的收入雖然不無貢獻,但是,不足於我買資料、集郵、購民藝品(當然是價位低的那一類)的支出;「稿酬、版稅不少吧?」對於如此的發問,我常有難以作答的感覺,至於認為我會因而「致富」的看法,真是不得不為他們的「短視」而興嘆!

個人的「生活品質」為什麼一直不能改善?光是面臨着愈來愈多的圖書資料,愈來愈窄的起居空間,便令人耽心會不會到舉步維艱的一天。

個人的「寫作環境」為什麼一直不能改善?非等到菜肴碗盤收拾完畢,才能在餐桌上攤開稿紙,隨著思路,一格一格的進展。

我之所以「消瘦落肉」,不是沒有原因的啊!

「心寬體胖」既不可期,「窮作家」的招牌,不得不扛。

七八年,我本來預期出版六本書,結果有《台灣紀事──台灣歷史上的今天》(上、下冊)、《台灣名小札》第一、二集和《台灣俗語真言》等五本問世,還差了一本,不無遺憾。工作「成果」和工作「實績」自不能成為一個等號的關係,因為其間我還完稿了《台灣風情鄉土詩》和《修正台灣省通誌稿──人物傳(日據時期篇)》。

在這一生中的第四個「馬年」(我是壬午馬年出生的)的時候,做一個反省思考,不無意義吧!

工作不能「如願」,一是源之於自己的「貪」,一是源之於自己的「懶」。

「貪」是沒有「一以貫之」的精神,因為我還寫有《台灣第一》的續篇、《台北老街的故事》、《台灣歌謠傳》、《台南名醫韓石泉傳》……,以至於分了心。

「懶」是沒有「一氣呵成」的決心,因為我有「說不寫就不寫」的脾氣,荒廢了不少時間。

還好每周發表的兩篇「台諺淺釋」,沒有延誤交稿,而得再有《台灣雅言巧語》、《台灣土話心語》兩書的結集。

「台諺淺釋」寫作的意旨,原在喚起青年朋友對「台語文化」的認知,不過回響竟出乎意外的熱烈,最榮幸的是能受知於三位台灣大學教授──即「西田社」的李鴻禧教授、陳金次教授和楊維哲教授;三人也先後為我集結的「台諺淺釋」賜序。

李鴻禧、陳金次和楊維哲三位教授為復興傳統布袋戲,發起「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他們不僅想搶救傳統偶戲,也希望保存古雅的台語。為表示對這三位在學術界享有碩望的「三仙老公仔標」,不惜犧牲奉獻的「感心」,我也決定略表「心意」。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日,西田社為慶祝成立四周年慶,在台大視聽館小劇場舉行一場活動會,請李天祿率領的「亦宛然掌中戲團」和「台大掌中戲團」做精采演出,會中為籌措「西田社」基金,由李鴻禧教授舉行義賣,我也提供了不腆之儀《台灣金言玉語》等四書,交由李來富總幹事,共襄盛舉。

當時,我聲明《台諺淺釋》四書,定價僅值三二○元,而且在書店還可以買得到,不能和那些名家的書畫並論,能拍賣的一千元,於願足矣!想不到,在李鴻禧教授對我個人的推薦和氣氛帶動下,義美食品公司的高志明先生喊價一萬元買下,令我有着不可思議的感覺。更令我感動的是,有位黃玉華女士表示她很想擁有我親筆簽名的那四本書,但是不好意思在場中競價,希望我也能另行給她一套,黃玉華女士隨即拿出了三萬元捐贈給西田社。

我的文字工作,能對社會做另一種回饋,令人叫「爽」!回想起當年,以「台灣第一」的圖片義賣,將所得捐給「鍾理和紀念館」,「聯合報」就出了五萬元;如是「借花獻佛」的做法,應該也算我在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上,盡了綿力,「出錢」過吧!

這個令人耽心會日愈變「歹」的社會,有不少的「唐吉訶德」式的人,很用心地在力挽狂瀾,看在眼中的我,雖「無錢」贊助,但是絕對「有心」參與。

說了這些「心內話」,不在表功,否則要學佛說:「罪過!罪過!」

只因在這本書付梓之前,我寫不出好的「序言」,所以就訴說些我想用「淡薄」(微薄)的心意回報「感心」的心事來。

本書所收集的台諺,大多屬於「土話」,是老一輩常常會冒出口的「心語」,雖然粗俗、庸凡不得體,但是其率真、執意、戇直、誠樸的一面,令我尋求「雅言巧語」時,難以割捨,因此擷拾淺釋,至於我對台灣諺語的淺釋,是否言簡意賅?能不能深中肯綮?誠盼讀友不吝指正。

篇目

一款米飼百樣人/人無照天理,天無照甲子/大目新娘找無灶/大鼎未滾,小鼎沖沖滾/不知,好了了/不知是熊,抑是虎?/心無邪不驚鬼/生死攏共款,有啥可操煩/目屎准飯吞/夯旗軍仔,嘩吆喝/老父扛轎,子坐轎/老神在在/西瓜偎大平/江湖無行昧出名/死道友,無死貧道/死龜諍到變活龞/有頭殼,免驚無紗帽可戴/別人的子死昧了/求平安,較好添福壽/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牆法/你看我浮浮,我看你霧霧/忍耐久着贏/見笑轉生氣/放尿昧攪砂/和尚頭掠虱母/拗戲拖棚/昧使和飯碗賭氣/昧曉剃頭,遇着鬍鬚/食無三日清齋,着想欲就西天/相罵也要有相罵本/歪嘴雞想欲食好米/海龍王無辭水/〔迴響〕海龍王辭水與無辭水/楊華康〔敬覆〕海龍王該不該辭水?/氣死驗無傷/教歹囝仔大細/頂司管下司,鋤頭管畚箕/貪食無補,漏屎極艱苦/趁也着趁,食也着食/猴死,豬哥也無命/無彼號尻川,想欲食彼號瀉藥/無禁無忌食百二/敢着快做媽/飼老鼠咬布袋/屢來屢不是款/愛媠不驚流鼻水/嗄龜(寫做:左口右龜)昧堪忍得嗽/撲虎掠賊,着親兄弟/豬不食、狗不哺/鴨仔聽雷/龜笑龞無尾/雜唸大家出蠻皮新婦

附錄:向大地撒下「歌」的種籽──漫談「台灣童謠」

更多書籍按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