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1916年台北徽章徵選的前四名作品,第一至第四名分別為:上右、上左、下右、下左。右圖:1925年啟用的台北橋欄杆運用台北市徽為圖案(見紅線標示),市徽與橋欄杆巧妙結合,造型簡潔優美。 |
1916年的今天(9月27日),「台北徽章」徵件選出前四名,之後,卻意外地由第二名出線,成為代表台北的象徵圖案。
當時,鑒於東京、大阪、神戶等大城市均有城市徽章,用於活動、祭禮或器物,做為城市的代表圖案,台灣神社祭典委員協議會發起台北徽章的制定,以運用在御旅所的引幕(布幕)上;御旅所為台灣神社(今圓山飯店舊址)大祭期間,同時設在台北城內的參拜所。
1916年9月中旬,台北廳開始徵件,一人可投稿多件,前三名各可獲得50、20、10元獎金,至9月25日為止,共徵集了5320件。投稿作品中,以將「台北」二字圖案化者最多,其次為運用三市街(城內、大稻埕、艋舺)、三線道(清代台北城城牆拆除後改建的街道,即現今中華路、忠孝西路、中山南路、愛國西路前身)、北斗星為設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