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城內舊事》新書出爐

昨日舉行的《城內舊事》新書發表會,感謝新朋舊友熱情與會,鼎力支持,誠如自序所言「老殘之年,又出此書,悲喜交集」。
本書是由台北市文獻會出版的台北建城130周年專書,全書五萬多字,分以城史、城門與城牆、城中、城東、城西、城、城北共七卷呈現,輯錄三百多張圖片,在此刊錄自序與篇目,與大家分享。
台北舊事 老人講古
一九八○年代,動筆撰述《台北老街》,已是三十年前舊事,留存的文字,和今日現況對照起來,恍如隔世。「台北市一路走來,始終不一。」我在二○一○年台北建市九十週年所說的這句話,應驗了蛻變、更新、提升的台北市,確是煥然一新!
以交通來說,火車在地面上跑,平交道柵欄起起落落,穿越中華路,有得等也。想搭一輛冷氣計程車,站在巷口街頭等老半天,看不見一部,想趕時間,非得進「熱房」不可;公共汽車只有小型的自強號有冷氣,還得準備專用的投幣,否則上不了車。
公共汽車有公、民營之分,剪洞的或剪格的月票,需要準備好幾張,大南、大有、欣欣、中興等客運公司是各認各的月票,如果少了他們要的月票,只好望車興嘆!
我的「囝仔時代」,公共汽車還有四路與八路,不久這兩條路線被市府取消了;原因是坐四路好似搭「死路」;上了八路車,令參加剿共的阿兵哥不舒服,國共內戰,打八路軍的慘痛經驗,怎能再令他們去上了八路公車,勾起那段不愉快的回憶。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北淡鐵路開始營運

第一代明治橋遠望觀音山的景致,箭頭所指為列車正在經過的北淡線鐵路橋。(2017-4-17更新此圖片)
1901年的今天(8月25日),現今淡水捷運線的前身──北淡鐵路,以及臺北、桃仔園(桃園舊名)間的改良線開始營運,通車典禮則在二個月後的10月25日,在台北停車場(第二代台北車站;日本時代第一代台北車站)盛大舉行,約一千名官民與會。

當時,淡水為北部大港,日後取代淡水港為北部第一大港的基隆港,才剛開始進行第一期築港工程,為了運輸西部縱貫鐵路用材與士林、北投一帶之石材,以及便於與對岸中國沿海諸港貿易等因素,遂興建北淡鐵路。1900年1月至2月間,進行測量,6月20日起工,翌年8月15日竣工,8月25日開始營運,總經費近七十萬元。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台灣商工銀行開業

1910年今日(8月12日),台灣商工銀行開業。

台灣商工銀行的設立,以開發南部產業為目的,銀行設於阿緱廳港西中里的阿緱街(今屏東市)。1912年,本店遷到台北撫台街一丁目,同時合併了創設於1899年、位於台北文武街的台灣貯蓄銀行(1921年又獨立出來)。1923年,再合併嘉義銀行、新高銀行,營業區遍及各地,至1940年代,全台約三十多家支店(分行)、出張所(辦事處)。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圖書寶庫 起於書院

總督府圖書館兒童室入口,右邊牆上貼有開放時間告示牌,後方建物依序為台灣電力株式會社(今台電;建物毀於美軍轟炸)、交通局遞信部(今國史館)。
1915年的今日(8月9日),台灣總督府圖書館正式開館。

圖書館的功能甚多,啟迪民智、學術研究、保存文化、教化社會,不勝枚舉。台灣在清代藏書名家不多,傳統書院因「諸生有嚮學之志」,必然藏書供諸生閱讀。然而幾百冊已屬難得,畢竟書籍供應,大都來自唐山( 大陸), 得書不易。但是咸豐、同治之後,乃出現一些藏書名家,如台中神岡呂家和板橋林家。

台北城內所設登瀛書院,附有書庫,較之前全台各地書院,藏書更豐。台北府設立的「台灣通志總局」,據記載已有萬餘冊的書庫。台灣書庫之劫,為1895年日軍犯台的兵燹之災,連雅堂《台灣通史》記載了:「海東書院的台灣之文獻亡矣!」的沉痛回憶。

日據時代的圖書館之設,以1901年於台北城內書院街(後改書院町)淡水館(前清之登瀛書院)的私立台灣文庫為濫觴,此書庫為台灣協會所創,已具近代圖書館規模,後因經費短絀而停辦,藏書後來移交總督府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