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臨海道路」通車

1930年代「臨海道路」石硿子大理石隧道的山海景緻,後方的巴士為「東海自動車會社」所有,該公司為台北、花蓮港的日籍商人合資設立,長期壟斷臨海道路的路權。
1931年今日(6月26日),蘇澳到花蓮的「臨海道路」通車。

這條號稱「絕壁三十一里」的道路是台灣「前山」通「後山」的孔道,前身為清末1874年日軍攻打南台灣的「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奉派來台「開山撫番」時期所建的「北路」。先後由台澎道夏獻綸、提督羅大春負責督建,從蘇澳到花蓮港開鑿山路,全長33里(清里200里)、路寬5尺至10尺不等,當時在蘇澳的起點設有「開路里程碑」,沿路均設有防衛站,但沈葆楨去職後便荒廢失修。

日本據台之後,為統治及開發之需要,先是鎮壓漢人武裝抗日的「土匪掃蕩」,繼而針對日本人眼中的生蕃——台灣原住民,展開「南撫北討」的「理蕃」政策,居住在高經濟價值樟腦區的北部泰雅族,遭受武力征討。1909、1910年間,日警設置南澳隘勇線、興建宜蘭經蘇澳到南澳的道路,路寬3尺。1914年,日人殘酷鎮壓太魯閣族的「太魯閣之役」結束後,即決定開鑿蘇澳到花蓮港的道路,於1916年6月1日動工,先從蘇澳這端開始興建,之後則南北兩端同時進行。

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來自1946年6月的一張明信片

井上伊之助寄給杜聰明的明信片正面,信件內容談到瘧疾疫症續發以及預防、診療等事務。

這是一張戰後初年的明信片,因為郵戳模糊,放大辨認,可以得知是1946年6月。彼時,日本已戰敗,台灣已光復,這張明信片左上角所貼的郵票,雖是方寸之物,但卻是一個「大時代」的產物。

這枚5錢郵票,是大東亞戰爭末期,日據下的台灣所使用的低值郵票,因日本戰敗投降,接收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為使郵政繼續運作,乃將「大日本帝國郵便」的殘存庫房郵票,一律在票面上加印「中華民國台灣省」發行使用。

明信片寄出地點是宜蘭的天送埤,而寄達的地方是台北市東門路。東門路、天送埤,是「改朝換代」後,曾存在一時的地名,而今已成記憶痕跡。

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台鐵「觀光號」啟用

1963年「觀光號」加裝冷氣,空調承造商特別在報紙刊登廣告,祝賀此一創舉。

1961年今日(6月18日),當代「台灣鐵路史上最高級列車」的「觀光號」開始營運。

「觀光號」的名稱,和之後具有濃厚政治意涵的光華號、莒光號、自強號,明顯不同,這應該與當時觀光事業在台灣經濟發展上日漸重要有關,畢竟長久以來鐵路運輸是觀光旅遊的「主動脈」。觀光號啟用前幾個月,台鐵為了配合發展觀光事業,在台北、台中、彰化、嘉義、高雄等大站設立觀光服務中心 ,並調派對號快車的「快車小姐」駐點服務。

觀光號火車頭的列車標誌,非常特別,大圓牌上面有「觀光號」三個紅色大字,下面是台灣省地圖和法文Bienvenue(「歡迎」之意),可說是推動觀光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