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920年代初期的台北「城內」空照圖,圖上標示的Taihoku(日語的台北)Park,即今二二八和平公園,戰爭時期,公園內挖了許多防空洞,1945年5月31日台北大轟炸時,公園內落彈嚴重,彈坑累累。本圖藍圈標示之1台灣總督府、4台北第一高女、5台北醫院、台北帝大醫專部,均受創嚴重;紅圈標示之2總督府圖書館與台灣電力株式會社、3總務長官官邸,則遭炸毀,消逝於歷史的硝煙之中。 |
1945年今日(5月31日),一百多架美軍B-24轟炸機在台北市區猛烈轟炸,重創台灣統治中樞的台北「城內」區。
「盟軍轟炸,驚天動地」,從光復初期流傳的「五天五地」第一句,可見日據末戰爭時期美軍瘋狂濫炸台灣的程度。當時,同盟國空軍對台灣逐步採取「區域性轟炸」,除了對有形建物或軍事設施造成損害外,更打擊無形的民心與士氣,1945年1月起,台灣便籠罩在美國飛機密集空襲行動之下,各地機場、港口、車站及重要工廠設施皆受創嚴重。
台北市區自1945年3月起,不時遭受美機轟炸,除了白天的空襲,後來還每晚數次飛臨台北上空或投彈或威嚇飛行,時稱「定期便」(引自黃稱奇《撐旗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