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10月16日「我來講古,你來對話」,歡迎參加

敬 邀
市定古蹟「大稻埕千秋街店屋」六週年了。
古蹟活化的「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辦過多次講座,也舉行三場令人懷思的音樂會。
今年,沒有特別活動,只邀約參加「我來講古,你來對話」的聚會,所以這是一場沒有主題的「講座」。 
無論你是否參加過我導覽的「大稻埕逍遙遊」。
或者你聽過我的演講。
還是你看過我的著作。
甚而你在親朋好友的談話中,提到了我。
我想邀約你們在十月十六日(星期日),一起相約來這棟不滿百歲的古蹟,承載百年記憶的「有竹管的紅磚屋」,共同談論古今,追尋未來,為港町留下永恆記憶!
                                              莊永明 敬邀

時間:2016年10月16日(星期日)下午二時三十分
地點:大稻埕千秋街店屋(台北市西寧北路86巷16號;即貴德街53號)
(因座位有限,不得不預約報名,請在本篇留言欄報名,或e部落格信箱,報名後不能爽約,「允人較慘欠人」,記得老祖宗之言。

「台灣歌謠詮釋者」許丙丁

許丙丁與他最有名的作品《小封神》。
1900年今日(9月24日,舊曆閏八月初一),「台灣歌謠詮釋者」許丙丁出生。

許丙丁字鏡汀,號綠珊盦主人,台南人。11歲時,父親逝世,賴母親辛苦撫育成人。他在幼時入私塾讀漢文,就學於朱定理、石偉雲。每天放學後,最感興趣的,莫過於聽老者講古(說書)了。那時台南有好幾處說書道場,關帝廟後殿的「講古海仔」、大太子廟前的「講古俊仔」,以及大天后宮的「講古潭仔」,這些能言善道「講古師」,對於他日後從事鄉情掌故的整理與創作,影響不小。

稍長,許丙丁為人幫傭貼補家計,但仍自修不輟。後來投考「台灣警察官練習所」特別科,三千考生中,僅錄取兩位台灣人,他是其中一位。畢業後服務警界,因工作認真,破案多件,累升至台南州刑事部長。

1923年,許丙丁年方24歲,在古都即有文名,是「桐侶吟社」很活躍的分子。1930年,《三六九小報》於台南市創刊,許丙丁義不容辭撰文作畫,共展篇幅。

1931年,該刊連載他所撰寫的滑稽童話《小封神》,這是台灣第一部以漢字台語寫成的小說,他以台南市各大小寺廟崇祀的神佛為角色,借用街談巷議的傳說,以幽默筆法寫成章回神話小說,另闢神話與笑話混合的寫作方法。1951年秋,《小封神》結集付梓時,他加以增訂,並改寫成中文,親自畫插圖。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大稻埕的「淡水戲館」

左:淡水戲館外觀,右:1920年「台灣新舞台」上演三國劇的報紙插畫。
1909年今日(9月23日),大稻埕的「淡水戲館」開幕。

淡水戲館興建的緣由是當時台北並沒有專門供傳統戲劇演出的劇院,上海、福州等地戲班多租借榮座、台北座等日人劇院。1906年,即有台灣人士提議「如許台北。無一戲館。實所遺憾。務須新建一大戲館。」預定在日新街派出所前空地興建,後續未果。

1908年,高石忠慥、土橋仙三郎、金子圭介、荒井泰治等日人擬議合資在北門外興建「支那劇場」(指專門上演中國傳統戲曲的劇場),即日後的「淡水戲館」,亦稱「淡水戲園」。

淡水戲館座落於大稻埕的下奎府聚街(1922年台北改町制後屬建成町),高砂製冰會社(後為大日本製冰台北工場)北側,1909年2月15日動工,預定工程費3萬元、裝修費1萬5千元。該年8月9日舉行上梁儀式;9月落成,9月23日(原定9月20日開演,後因故延期)中午開幕,舉行落成典禮,當日招待數百名官紳商學各界人士,戲班聘自京滬等地。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大稻埕的歷史與歌謠 講座

莊永明文化講座「大稻埕的歷史與歌謠」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聽!

日期:9月23日(五)19:00~21:00
地點:大稻埕戲苑8樓曲藝場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號8樓(永樂市場樓上)
報名方式:琴園國樂團02-2361-8107,或電郵報名chinyuan@gmail.com
(本講座免費入場)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社會運動的前鋒──王敏川

左:王敏川肖像。右:1925年《台灣民報》第69號封面,右上圓形章為王敏川的專用印章。
1942年今日(9月2日),「抗日民族鬥士」、「社會運動的前鋒」──王敏川逝世,享年56歲。

王敏川,字錫舟,有時單用「錫」字做為筆名。出生於1887年3月22日,彰化郡彰化街北門外人。他出身書香門第,父親王廷陵是「漢學仔仙」(私塾老師),他幼承庭訓,少年時代即漢文鑽研頗深。

1909年21歲時畢業於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台北市立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前身),分發於彰化第一公學校(今中山國小)任教。他教學認真,由於講起課來臉部會發紅,學生給他起了「紅面虎」的綽號。日後,他成了「公眾人物」後,一走到彰化街上,民眾大都會喊說:「紅面爺,來啦!」

王敏川從小受孔孟之道的薰陶,成長過程也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在非武裝抗日民族陣容中,他無疑是一位不忮不求、不屈不撓的鬥士。1919年,他負笈東京,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1922畢業時已經是34歲的壯年了,和他同年畢業的有呂靈石、黃呈聰、黃朝琴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