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圖書寶庫 起於書院

總督府圖書館兒童室入口,右邊牆上貼有開放時間告示牌,後方建物依序為台灣電力株式會社(今台電;建物毀於美軍轟炸)、交通局遞信部(今國史館)。
1915年的今日(8月9日),台灣總督府圖書館正式開館。

圖書館的功能甚多,啟迪民智、學術研究、保存文化、教化社會,不勝枚舉。台灣在清代藏書名家不多,傳統書院因「諸生有嚮學之志」,必然藏書供諸生閱讀。然而幾百冊已屬難得,畢竟書籍供應,大都來自唐山( 大陸), 得書不易。但是咸豐、同治之後,乃出現一些藏書名家,如台中神岡呂家和板橋林家。

台北城內所設登瀛書院,附有書庫,較之前全台各地書院,藏書更豐。台北府設立的「台灣通志總局」,據記載已有萬餘冊的書庫。台灣書庫之劫,為1895年日軍犯台的兵燹之災,連雅堂《台灣通史》記載了:「海東書院的台灣之文獻亡矣!」的沉痛回憶。

日據時代的圖書館之設,以1901年於台北城內書院街(後改書院町)淡水館(前清之登瀛書院)的私立台灣文庫為濫觴,此書庫為台灣協會所創,已具近代圖書館規模,後因經費短絀而停辦,藏書後來移交總督府圖書館。


1909年,日人石坂莊作在基隆設「私立石坂文庫」,其近代化的管理,受台灣文教界矚目,台灣圖書館事業由此再推前一步。

1914年4月,台灣總督府圖書館官制公布,11月設置臨時辦公室於艋舺祖師廟內,翌年6月正式選定永久地址,以原彩票局做為館址,位置就在營建中的台灣總督府(今經統府)後方西側。

彩票局為發行獎券的機構;1906年,台灣總督府發行彩券,號稱東亞第一次公營獎券,後因輿論批評,彩券於1907年停售,原廳舍於1908年轉為「台北博物館」所用。1915年,博物館遷入新公園內的新館,原建物又移撥給圖書館使用,8月9日,正式對外開館,因此館址是前有彩票局、後有博物館兩種身分。

總督府圖書館閱覽室有兩百六十餘坪,另規劃普通室、婦女室、兒童室,還有特別室、優待室和報紙、雜誌等,規模相當完備。1922年起辦全台巡迴書展,在各地巡迴,每處停留 4 個月,供民眾閱覽,推廣讀書風氣。

1927年起,第五任館長山中樵廣泛蒐集台灣地方文獻及南洋資料,並推動「圖書館紀念日」,訂定每年4月2日舉辦活動,從1934年第一屆開始,每年都有隆重儀式,並固定舉辦史料及好書展覽會等活動。

1945年5月31日,總督府圖書館館舍毀於「台北大轟炸」,大多數圖書先前已疏散各地,倖免於難。光復後歷經改制,現為國立台灣圖書館;原圖書館的現址為寶慶路與博愛路交會的國防部「博愛大樓」。

◎本文取自即將出版之《城內舊事──台北建城130周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