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台灣情歌珠璣集

本文節錄自《台灣金言玉語》,台灣諺語淺釋系列(一)

1911年,梁啟超訪問台灣十餘天,曾留下〈台灣竹枝詞〉十唱,他說:「晚涼步墟落,輒聞男女相從而歌,譯其辭,惻惻然若不勝谷風、小弁之怨者。」〈台灣竹枝詞〉引述台灣情歌,表露了敦篤樸實的台灣風土人情。
日據時期「七字仔」歌仔簿上的情歌,以四時節氣,牽引男女情感的流轉。

 
1927年,台灣淪落日人統治已達32年,九曲堂鄭坤五編刊《台灣藝苑》雜誌,蒐集民間情歌,其專欄名為「台灣國風」,創文藝雜誌登錄台灣情歌的先聲,異族統治下的文人,為繫民族文化於不墬,用心良苦,可想而知。

大陸學者對台灣情歌的關注也值得一提,1928年,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印行《民俗學會叢刊》,有謝雲生編輯〈台灣情歌集〉,一共收錄了200餘首。

台灣歌謠的體裁以「七字仔」為多,情歌亦然,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共28字,有如舊詩「七言絕句」一樣,是承受傳統詩的餘緒,不過平仄、押韻較為自由,只求音律和諧、語氣暢順就可以。

陸機《文賦》云:「詩緣情而綺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詩注入了感情,文詞就精妙了。兒女私情是古今中外百詠不厭的題材,德國文豪哥德說:「那個少男不鍾情,那個少女不懷春。」台灣情歌在往昔的農村很容易聽到,尤以茶山男女所唱採茶歌、山歌更是此類歌謠菁華,他們高亢嬝嬝的歌聲飄曳於青山綠野,誠為寶島一景。

情歌雖為男女言情之歌,但細分起來,內容也很可觀,包括傾慕、訴情、求愛、戀愛、失戀、相逢、別離、訴懷、哀怨、盟誓、祈望等。它旣表達少女嬌羞、嫻雅的含蓄感情,也傾訴少男遐思、愛慕的奔放熱情,這些誠摯的民間文學,我們豈可以「閒仔歌」(一般人對這些歌謠的概稱)等閒視之?爰收錄其中菁華,約略分為三類,以為談助。

一、善感情懷總是詩

    門前一欉相思欉,相思病到不知人; 
    先生來看講無望,貼心來看好噹噹。

﹝大意﹞得了沈重的相思病,似乎不省人事,醫生斷言說沒有救了,但是情人一到,卻什麼都好了。後兩句或做「先生來看講無救,愛人來看好溜溜。」
 ﹝詞解﹞相思欉:相思樹林。貼心:貼音ㄉㄚˋ,情人。好噹噹:一切無恙。
    
    佮君約在後壁溝,芉尾撲結做號頭;
    啥人歹心給阮解,誤人姻緣是無賢。

﹝大意﹞我與你約好在後面的溪溝見面,以芉尾打結為記,但不知道那個人這麼缺德,將約會的記號給解開了,破壞了我們的良緣。
﹝詞解﹞號頭:記號。啥:誰。解:音ㄊㄠˋ,解開。賢:能也,有作「爻」字。

    君在踏水娘挲草,目尾不時打相交; 
    緣份何時即會到,一點好意在心頭。

﹝大意﹞你正踏着水車,我忙於除草,我倆的眼神卻時常交會在一起;緣份雖然還沒有到,但相互傾慕的心思,卻早在心裡。
﹝詞解﹞挲草:除草。目尾:眼神;目尾相交意謂眉目傳神。

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尾好魚不食釣,游到江中尾直搖; 
    若無扐汝給汝笑,堅心做網拋到着。

﹝大意﹞一條好魚硬不吃餌,卻故意惹惱我,假若捕不着你,必會讓你取笑,我決心做網,不捉着,決不罷手。
﹝詞解﹞扐:捕捉。

    一支雨傘圓輪輪,擧高擧低遮娘身; 
    一時無看娘的面,骨頭酸痛昧翻身。

﹝大意﹞以前「傘上緜緜細雨,傘下緜緜細語」的情趣,多麼令人懷念,而今離開了妳,躺在床上,相思病使得我渾身酸痛,幾乎連翻身都沒有辦法。
﹝詞解﹞圓輪輪:渾圓。

    娘仔生媠十二分,看娘行路月過雲; 
    內港無人可比論,較媠漢朝王昭君。

﹝大意﹞小姐長得如此漂亮,走起路來體態輕盈,款款玉步,如雲穿月,本地沒有人能比得上,較古典美人王昭君有過之而無不及。
﹝詞解﹞十二分:十分,非常。內港:內陸。比論:比較。

三、多情卻被無情惱


    半暝月娘入紗窗,偏偏照我守空房; 
    關窗將月緊緊送,送去隔壁照別人。

﹝大意﹞月兒為什麼這樣擾人,偏偏照着孤單的我,趕緊將紗窗關上,去照別人吧。
﹝詞解﹞半暝:半夜。

    地下透風起土粉,天頂落雨起風雲; 
    為娘煞着心肝悶,糜飯昧食粓昧吞。
 
﹝大意﹞天氣轉變無常,一會兒颳風,一會兒下雨,我惦念着妳,心情鬱悶難解,真是飯不思來,茶不思飲。
﹝詞解﹞透風:颳風。起土粉:塵土飛揚。煞著:不得已。粓:飯湯

    海水拍岸白絲絲,海邊石頭發青苔; 
    你的心肝肯放離,叫我山貓想水魚。

﹝大意﹞你橫下心與我分手,令我只得痴痴的空想,欲哭無淚。
﹝詞解﹞白絲絲:絲音熄,雪白。青苔:苔音ㄉㄧˊ,與「啼」諧音。

民間歌謠的特色

當然,這些歌謠要以方言吟唱,才能體會其中韻味,欣賞民間歌謠,有數點需要加以說明:

(一)民間歌謠都是「即興歌」,不打腹稿,隨口成歌,初唱時難免有點羞澀忸怩的感覺,但愈唱愈「熱喉」,詞意的表達也更能鞭辟入裏。因此有「引韻」的修辭法,所謂「山歌好唱起頭難,起了頭來便不難。」歌者起句時,要很快的將眼前的情景,或腦海中的記憶,勾起靈感,去找出第一句做為「起勢」,而由此承接「韻脚」。

黃得時在〈台灣歌謠之型態〉中說:「很多台灣歌謠之中,頭一句或第二句所唱的內容,往往與承接的第二句以下的內容毫無關係,既不可以比喻來看,亦不可以起興論,只好以引韻來解釋最為合理。」

(二)歌謠之表現法,歸結以賦、比、興三種。正因這些口傳文字是村夫村婦各具感興,自然出口,沒有「題目」,不受「章法」拘限,見景生情,詠寄情懷,因此形容詞特別多,不能以誇張、離題、隱喻不合常理視之。

例如:「拔仔好食枝尾霧,鴨母落水半沉浮。」

首句是說:蕃石榴最好吃的,應數長在枝尾,因為容易吸收露水的緣故。但因長得過高,只可觀賞而不可得,比喻小姐的美麗端莊,也是「可望而不可及」。

第二句是說:鴨子在水中半浮半沉,若隱若現,有若小姐難以親近,這一半句更將動態的畫面,呈現眼前,令人遐思。

(三)雙關語的表現法,是民間歌謠最令人激賞的技巧,往往令文人墨客擊節稱賞。台灣情歌亦有不少佳構,要細嚼慢嚥才能體會其中滋味,如「本成上好蜜攪糖(甜),今來變成雪攪霜(酸),雪來攪霜平平冷,蜜來攪糖平平清(情)。」「糖」、「霜」、「清」,是「甜」、「酸」、「情」同音異字的諧聲,而第三句「冷」是同字隱義,表示情感的「冷淡」。又如:「手牽牛索唱牛歌」,索與「嫂」諧音,其隱義不言而喻。

(四)「民間文學」必然有豐富的民間語彚,而這些民間語彙,隨着時移境遷,會發生語詞、語音的變化,因此詠唱時必得注意一些俗語的用法。如果男女之間的稱呼,男方有「君」、「貼心」、「哥」、「郎」等,女方有「娘」、「妾」、「妹」,甚有以「兄」、「嫂」互稱。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台灣抗日民族運動的先覺──名詩人林幼春說:「擊鉢吟不是詩,粗夫俗子所唱的歌謠多者是詩」。以此觀點來欣賞台灣情歌,才能充分體會出它的精妙,而不至視之為粗野鄙薄,其率直坦誠的詞句,足可沁入心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