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台灣日日新報社新築落成

 1907年台灣日日新報社本館和倉庫的建築平面圖與1908年當年完工後的外觀。
1908年今日(1月26日),「台灣日日新報社」新建的本館與東側倉庫舉行落成典禮。

《台灣日日新報》創刊於1898年5月1日,是由《台灣新報》(1896年創刊)、《台灣日報》(1897年創刊)合併而成,官方色彩濃厚的《台灣日日新報》,是日本時代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報紙。

創刊當時,報社位於西門外的新起街(大約為現今長沙街、貴陽街、昆明街、中華路之間的街區),當年11月遷到西門內的西門街(1922年台北市町名改正後為「榮町」)。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登瀛書院‧淡水館

日本時代初期的淡水館外觀。
1898年今日(1月18日),「淡水館」開放為公共集會及娛樂場所,開啟了它做為日據初期「台北唯一的公會堂」的年代。

淡水館原為台北府城的「登瀛書院」,1880年,由台北知府陳星聚發起,合官民募資創建,最初設在府後街的「考棚」(大約在現今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公園路之間的街廓)內,殆至1890年,知府雷其達秉奏劉銘傳,於西門內,再新築書院,其位置在現今長沙街、桃源街路口一帶。竣工後,前臨之街,稱「書院街」,從1900年代日文報章提到的「金碧之美,丹青之色,炫燿人目。」及「柱樑彫刻極巧」等敘述,可知其建物之華麗。

1887年,台灣第一所官設新式學校──西學堂創設於大稻埕六館街,1890年遷到台北城內,最初是設在登瀛書院內,新建的西學堂位在書院旁,於翌年完工。

日據之後,日人以城內為殖民統治中樞,西學堂舊址曾為第一代總督官邸、旅團司令部所用,登瀛書院則於1895年12月18日改稱「淡水館」,並予以修築,為官員俱樂部。1898年1月18日,宣布開放,做為公會堂之用。

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台北「港町文化講座」案

1925年1月11日的《台灣日日新報》以「不良青年」、「無賴漢」等蔑稱,報導1月8日發生在港町文化講座的「騷動」。
1925年今日(1月8日),日警在台北「港町文化講座」的夜間演講活動中,以違反治安警察法等罪名,拘捕洪朝宗、莊錫吉(莊永明父親)等五人。

此事緣於當年元月4日起連續數天,「台北青年有志」在港町文化講座舉行「陋風打破講演會」,每晚日本警察都到場臨監。第一天未見干涉,聽眾大呼過癮。5日晚間,白成枝上台,以「強盜榨取論」為題,講到一半,警方以有混淆視聽之嫌,下令解散,由於排定的節目尚有連溫卿、吳惜墨、胡柳生諸人,大家不願敗興而返,要求演講者不必理會警察無理干涉,繼續演講。

1月8日,又有七百餘人至港町文化講座聽講,洪朝宗因講詞有:「資本家最享奢華之生活,而不顧勞働者生死如何,一味凌虐勞働者,譬如總督府之房屋,如是壯觀,亦屬勞働者努力成之,現時勞働者之境遇若是,豈非由於分配之不公平乎?」臨監警察以言論過激,下令中止,並宣布解散,群眾大為不滿,不肯離去,拍手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