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台灣第一家公共博物館

1934「觀光的台南市」鳥瞰圖(金子常光 繪)局部,左上可見台南州廳畔的博物館,即兩廣會館時代的博物館,前方圓環可見到一座塑像,為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像,1908揭幕。第一代的台南博物館位於畫面右方的台南神社。
1902年今日(2月26日),台灣第一家公共博物館──台南博物館開館。

台南博物館坐落於莊雅橋街,係原為紳商吳汝祥宅邸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地」之部分建物,1901年8月著手規劃,10月,原台南縣物產陳列所展品全部移轉至台南博物館;1902年2月26日,正式開館。

1920年,日人計畫將北白川宮御遺跡所擴建為台南神社,台南博物館在神社預定地內,遂計畫他遷或新建館舍,後來選定位於台南州廳(今國立台灣文學館)旁的兩廣會館,於1922年底遷入。

兩廣會館興建於清代,原本是嶺南公所,後於清光緒2年(1876;另一說為光緒3年)由台灣巡撫岑毓英、臺灣鎮總兵吳光亮號召兩廣紳商集資改建,會館旁為林朝英旌表──重道崇文坊。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稻江歌人醫師」林清月(下)

1952年2月17日,林清月舉辦古稀壽誕歌謠大會,盛況感人。
村姑難倒高材生
稻江耆宿都稱呼林清月為「歌人醫師」,乃因他是一個「凡聽必記,有聞必錄,時時唱歌以自娛」的歌謠迷,他在所著《歌謠集粹》概論篇有云:
「大凡農村之青年男女,自幼即為山水生涯,受新鮮空氣,觀宇宙之大,察日月星辰之耀,生長靈勝之區,日夕與山花水禽為伍,養成自然之詩思。而所發出之歌謠,多是天真爛漫,佳者不遜於詩,至善至美,誰謂俗歌俚鄙乎?其中不無清絕之辭,言俗有文,文中有言,通俗易解,時特有寄意不凡之佳唱,令人愛惜不已。說不出之胸中情,話不盡之眼前景,瞬時可能簡單藉歌謠口傳以示意,可以暢發其隱秀無餘,聽者徧身爽快,樂極也。」
林清月鑽研歌謠有其緣由。年輕時,有一回去茶山,看見一群採茶姑娘,故意近前想跟她們打趣,不料姑娘們早知其來意,準備調侃他一番,乃將茶杯收藏起來,當他向採茶姑娘要茶解渴時,其中一位姑娘說:「我們出歌讓你對,對著了就給你茶喝。」林清月當年正年輕氣盛,自忖自己為醫學校的高材生,難道還會被這些村姑難倒不成?因此滿口答應。採茶姑娘隨口唱道: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稻江歌人醫師」林清月(上)


台灣第一位開設西醫醫院、西醫綜合醫院的「稻江歌人醫生」林清月,現今有關他在醫療、台灣歌謠方面的文章,資料多來自莊永明三十幾年前的舊:〈趣味歌謠別有天──台語歌曲導師林清月和日據時代的台灣歌謠研究〉(刊於19797月《雄獅美術》101期)、〈新歌艷唱北里──林清月與台灣歌謠〉(刊於1980416日大同半月刊628期),一再衍傳。現將大同半月刊的舊文,分醫療篇、歌謠篇全文刊載,部分資料,稍做更新。
林清月肖像與簽名,刊於1919年1月《台灣日日新報》羊年名人欄。
民歌清唱兩先輩


民間傳唱之歌謠,多屬率直真情之流露,無待於筆墨,其立意之妙,令人讚絕。國風、子夜、讀曲,受文人重視,並非無由;可惜我國對於民間歌謠的蒐集、整理,缺失仍多。

清嘉慶甲子年(1804年),一個不大知名的學者華廣生,蒐錄民歌,編輯成《白雪遺音》,並留下了「小小曲本是心愛,……萬兩黃金也不賣。」的佳句。

傳唱、研究台灣歌謠有兩位別執迷的聞人,一位是現任(指本文寫作當時的1970、80年代)「胡適講座教授」黃得時的尊君「晴園老人」黃純青,他擁有「月光光」的綽號;一位是「台灣流行歌曲的導師」林清月。

研究鴉片先驅者

林清月筆名有林怒濤、林不老、訴心難(素心蘭諧音)。1883年(清光緒9年)1月19日出生於古都台南。生父鍾國棟為清廷官吏,生有五男,林清月居長,因相士指其「八字」需奉兩姓香火,乃出嗣為林姓姑丈家為養子。養父林汝聘為清朝秀才,晚年設私塾教學,林清月自幼即從養父勤習四書五經。

12歲那年,台灣淪為日本統治;14歲時,入台南國語(日語)傳習所,為第一期生,受課半載,已能說得一口流利暢順的日語,因此結業後,受雇於總督府台南醫院當翻譯,醫院同仁因他聰明穎悟,乃鼓勵他報考剛設立未久的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初設時稱:土人醫師養成所)。18歲北上就讀,在該校修畢預科一年、本科四年的課程,成為第四屆畢業生,是台灣醫界的前輩人物(依「台灣第一位博士」杜聰明的紀載,醫學校的畢業生第一屆三人,第二屆一人,第三屆十人,第四屆九人,人數均極少),其畢業年次,較翁俊明、杜聰明早了九年,較蔣渭水還早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