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日本時代的結核預防日

1940年代高雄州舉辦「健民運動」的傳單,以結核病與性病防治為重點。
今天4月27日,是日本時代的「結核預防日」。

1930年代前後,日本殖民政府積極推行衛生教育宣導活動,各州廳各自訂定「傷寒預防日」、「驅蟲日」等,喚起民眾對疾病預防和公共衛生的注意,張貼宣導標語、散發宣傳手冊,不定期舉辦各種有關衛生教育的講話會(說明會)、展覽會、電影會與講習會。同時,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也利用假期安排學生「下鄉」演講,對衛生知識不足、觀念落伍的地區,推行衛生教育宣導。

為強化衛生保健和普及衛生知識,更訂定每一年的某一天做為宣導日,以加強社會大眾的認知,例如4月27日結核預防日、5月5日兒童健康日(當天為兒童節)、6月4日蛀牙預防日、6月25日癩病淨化日(即痲瘋預防日)等。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台灣歌謠同樂會,歡迎參加

5月2日(六)下午,在永豐金控表演廳將有一場【川•樂一九三〇】台灣歌謠同樂會,歡迎參加。

音樂會由莊永明導聆,鋪述一九三〇年代台語流行歌的故事;並由陳中申率領九歌民族管絃樂團現場演奏,透過悠揚樂聲,重溫三〇年代歌謠風華。

活動時間:2015/5/2(六) 14:30~16:30
活動地點:永豐金控表演廳(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306號3樓)
免費活動 / 請預先報名
洽詢電話:(02)23214008 分機20
報名網址:http://goo.gl/7rGSTr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圓山動物園開場

圓山動物園於1933年11月23日舉辦動物慰靈祭時的《台灣日日新報》新聞照片,照片中的大象,是歷年慰靈祭活動中,參拜動物亡靈的動物界代表。
1916年的今天(4月20日)下午二時,圓山動物園舉行正式的開場典禮,動物園係台北廳於1915年5月以大正天皇登基的「御大典紀念事業」為名,收購1914年「大竹娘曲馬會」會主片山竹五郎開設之民營小型動物園,並擴充設施而來。

關於動物園的建設,1908年為慶祝「縱貫鐵路全通」,全台各地都有相應之建設,當時已有輿論建議興建動物園與植物園、水族館等設施。

1910年,殖產局台北苗圃(今台北植物園前身)計畫設立動物園,1911年,殖產局附屬博物館(今台灣博物館前身)亦計畫將動物飼育場擴大為動物園,這個最初的台北動物園計畫,最後落實在1913年以「博物館附屬動物園」名義,設在林業試驗場台北苗圃之內,於該年5月1日開園,收容的動物除了原先博物館飼養的熊、猿,還包括總督官邸庭園飼養的的孔雀、鶴、鹿等,為一小型的動物園;圓山動物園開設之後,於1915年年底將動物移轉至圓山動物園。

在片山竹五郎於1914年於圓山公園經營小型動物園之前,巡迴動物園、動物馬戲團已出現在台灣,大約在1910年開始,該年年初,台北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前身)內,已有日本人經營的「動物奇觀」,展出鳳凰鳥、駱駝等動物。後來,陸續有三、四個日本人經營的動物園來台展出,先後在新起街市場、大稻埕日新街市場等市場展出,有的還巡迴台灣各地,如矢野動物園,廣受歡迎。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婦產科先驅──高敬遠


大稻埕的高產婦人科醫院外觀,中央拱圈下最左邊為高敬遠醫師。
大稻埕是台北近代史的大舞台、文化史的搖籃地,這裡曾經有過許多「台灣第一」的紀錄,本文要講的是「台灣婦產科先驅」高敬遠(1896-1983)於1920年在六館街開設的台灣第一家私人婦產科醫院──高產婦人科醫院。

台灣的婦產科最早是在1899年從台北醫院(今台大醫院前身)的外科獨立出來設科,時稱「產婦人科」,由川添正道擔任首任主任;1901年,「產婦人科」改稱「婦產部」。1906年,川添正道開辦專收台灣女性的的助產士講習生訓練,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畢業的黃登雲、鄭承奎、方瑞璧三位台籍醫師,先後在川添氏領導下,成為婦產科「拓荒期」人物。

高敬遠,景尾(景美舊名)人,總督府醫學校第14屆生,和蔣渭水是同班同學,1915年畢業。畢業後奉職台北醫院,最初在齒科,後因產婦人科的方瑞璧辭職,該缺有三人志願填補,高敬遠為其中一位,第二任婦產科部長迎諧(台北醫院醫長兼)以高敬遠的成績較為優秀,決定錄用他進產婦人科時,曾對高敬遠說:
「你的年紀很輕,產婦人科周圍全是女人,尤其助產士、講習生都是年輕少女,你要教導她們,所以要特別謹慎。」

高敬遠於1919年蒙迎諧在醫長會議席上推薦當「醫官補」,相當於委任級醫官,是台北醫院第二位台籍的醫官補(第一位為翁瑞春)。迎諧曾表示自己之所以會提拔這位台籍後進,是因為「在醫院內之日人醫師們之中都找不出合格人員。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日本時代的中央研究所

從綠蔭盎然的台北東三線道(今中山南路)遠眺中央研究所,畫面左邊的教堂為幸町教會(今濟南教會前身)。
1909年今日(4月1日),日本時代最重要的產業、衛生學術研究機關──中因研究所開所。

北方島國的日本, 統治「南方之島」的台灣,「入島問俗」是施政的依循,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時期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以「台灣統治救急策」提出革新台政方案,他認為問題沒有經過探究,不宜預先聲明一定的政策,因為政策是依時、地、情境,講究順應的方式來推展,所以須待適度的明確調查之後才確立。」

台灣的風土病和各種疾病,是日本殖民統治者所亟欲了解與撲滅的,調查、研究台灣的氣候、風土、社會、民俗、文化以及衛生等各方面問題,刻不容緩,因為如不從中改善,遑論進行產業開發。雖蘭日本時代初期專賣局有檢查課、殖產局有試驗所、醫學校也有各種實驗研究,各有所司,但規模甚小,集中事權,有所必要,於是後藤新平決定成立一所大規模研究機構。

1906年,日本帝國會議通過1907年度起連續5年以115萬元的預算興建總督府研究所,廳舍坐落於大加蚋堡三板橋庄東門外(1922年台北改町制後,屬於幸町)1909年,部分廳舍竣工,於4月1日正式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