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西門町的「觀光」擦皮鞋店

西門町擦皮鞋店的廣告火柴盒

「觀光」這二個字,是1960年代後期台灣逐步邁入觀光產業拓展年代的時髦字眼,有High Class的意味在內,是「高級」的形容詞,許多理髮、餐飲娛樂業,常冠上「觀光」二字,男士理個西裝頭再抹上光亮的髮油,就是「嗨固喇(High Class台語發音)頭」了。
195060年代,台灣社會普遍貧窮,加上政策不鼓勵被視為日本統治象徵的木屐(但其實,台灣原本就有傳統的中式木屐),橡膠鞋較為普遍,皮鞋相當昂貴,一般人難得有雙皮鞋,寶貝萬分,在鞋底加上鐵釘減少磨損,鞋油產品、擦鞋業也大為盛行,熱鬧的商街和皮鞋店附近,多有因應而生的擦鞋攤。
知名的「阿瘦皮鞋」創辦人羅水木早期就是擦皮鞋起家,他最早曾應徵西門町「國際擦鞋社」,後來在延平北路一、二段巷口擺擦鞋攤,擦鞋兼補鞋,甚至賣起鞋來,創造了鞋業一片天。
擦鞋業資金雄厚者開店面,也有小本經營的流動擦鞋販,因「離別的月台票」、「懷念的播音員」走紅的台語歌手洪弟七的「擦皮鞋的少年家」,就生動的唱出十七、八歲少年家在西門町電影街一帶「沿路唸歌,街頭巷尾招人擦皮鞋」的情景,皮鞋無論「紅的黑的白的舊的」,他都可以擦到變新的。擦著擦著,最後少年家和每日光顧擦皮鞋的美麗小姐談起戀愛來,曲終倆人「手牽作伙、腳步合齊,一直走去電影街」。
店名還有英文翻譯
這家「美新觀光皮鞋清拭中心」光店名聽起來就「介高尚」,廣告火柴盒上的店名還更「高級」的有著中英對照。店家位於1960年代西門町三大百貨公司之一的的今日公司(1968年開幕)對面,設在二樓。一般擦鞋業者的家當無非是鞋油、鞋刷、箱子,這家則標榜「喝咖啡,聽音樂,舒舒服服擦皮鞋」,可說是頂級擦鞋店了。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