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台灣警世良言


自序(1987 年 3 月 12 日)

「台灣文藝」100 期紀念特輯,策劃「展望台灣文學與藝術」專題,我夾在前輩作家群中,以「整理鄉土文化任重道遠」為題,寫下如此「感言」:

寫作對我而言,本是一項「不期而遇」的工作;真的,我沒有做為一個作家應具備的條件。但是,今天能忝列文壇,只因為有計劃地整理出一些鄉土的資料。

「台灣歌謠史」原為我期盼要完成的第一個願望,但是諸多因素,而寫寫停停。我早就擬好要以「自然歌謠」與「創作歌謠」兩部分,加以撰述,對此未竟之業,一直耿耿於懷。


目前,我的工作成果,僅是《台灣第一》第一、第二集兩冊書,一共收錄了四十篇台灣第一而已;和當初承諾要完成百篇,還有一段距離。

邁進了第三年的自立晚報「鄉土記事」專欄,計劃能在今年內完稿,以「台灣紀事──台灣歷史上的今天(副標題)」結集出書;「台灣金言玉語」(台諺淺釋),也已將近有八十篇發表在新生報「文化點線面」,等寫完百篇後,希望也能順利出書。

而今,我是「四」管齊下在整理鄉土資料,雖是自不量力,但為著能被視為是一位渾身「土氣息,泥滋味」的人,我必不惜一鏟、一鋤的合著汗水去鬆土、灌溉;願熱愛這塊鄉土的大眾,和我一起來關懷「它」的成長吧!

這篇短文,發表後的當年年底,我「四」管齊下之一的「台諺淺釋」,有了「收成」的機會,時報出版社張武順、陳恆嘉兄答應出版它;回想《台灣第一》第二集付梓前的波折,我的欣喜,自不待言。何況是能一齊推出《台灣金言玉語》、《台灣警世良言》這兩本「鴛鴦書」。

台灣諺語,盈千累萬,我拾取的實在不成比例,而且先人的智慧,也非我的「淺釋」,可以表達盡致,但如果此拋磚引玉的工作,能喚醒大家對母語的感情,我願達矣!

‧篇目

一分錢撲二十四結/一句話三斤六重/一耳入,一耳出/一個人,一款命/人二腳,錢四腳/大人會堪得枵,囝仔昧堪著餓/三分媠,七分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心歹無人知,嘴歹上厲害/父老子幼/未娶某,不可笑人某賢走;未生子,不可講人子賢號/奴欺主,食昧久/生雞卵無,放雞屎有/台灣頭尾遊透透/有人興燒酒,有人愛豆腐/好子不免濟,濟子餓死父/好天也著積雨來糧/有功無賞,撲破就賠/食好鬥相報/死皇帝不值活乞食/食飯皇帝大/刏(寫做:左气右刂)頭生理有人做,了錢生理無人做/娶某大姊,坐金交椅/免錢薰,大嘴吞/近山剉無柴,近溪擔無水/抹壁雙面光/要好龜爬壁,要了水崩山/洗面洗耳邊,掃地掃壁邊/勇勇馬,縛在將軍柱/昧曉挨絃顧絞線,昧曉唱曲顧噴唾/笤(寫做:上竹中山下几)仔重,昧曉除/神仙撲鼓有時錯,腳步踏錯啥人無/時到時當,無米煑蕃薯湯/借東籬,補西壁/起厝動千工,拆厝一陣風/冤家變親家/貧由不算起,富從升合來/貪字,貧字殼/假曲唱昧落調/娶某冊不讀,嫁翁腳不縛/做鬼也搶不著銀紙/欲嫁擔蔥賣菜,不嫁佮人共翁婿/買厝,買厝邊/運命天註定/新婦哭禮數,查某子哭腸肚/僥倖錢,失德了/輸人不輸陣/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燒瓷吃缺碗/壞竹出好筍

‧附錄:勸恁做人著端正──勸世歌謠拾零

書籍資料按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