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玉山改稱「新高山」


1930年代鳥瞰圖上的玉山(局部)
1897年今日(6月28日),日本明治天皇諭令將玉山改稱「新高山」。

玉山,台灣第一高峰,也是東亞第一高峰,大英百科全書譽為世界五十名岳之一。縱貫台灣全島的中央山脈,綿延的崇山峻嶺,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由於玉山高度的不確定性,歷年測出的數字稍有差異)傲視群雄,領袖山河。

漢人對玉山的最早文獻紀錄應屬1684年(康熙23年)《福建通志卷》所載:「玉山,山甚高,雲霧常罩其上,晴或天氣光霽,人遙望,皆白石如玉。故名。」

1697 年(康熙36年)來台,後撰述《裨海紀遊》的郁永河於「番境補遺」中提及玉山:
「玉山在萬山中,其山獨高,無遠不見,巉巖峭削,白雪如銀,遠望如太白積雪,四面攢峰環繞,可望不可及,皆言此山渾然如玉。……每遇晴霽時,於郡城望之,不啻天上白雲也。」 

此段記載不僅對玉山的雄偉氣勢有深刻描述,也對「玉山」之名的由來有一番交代;玉山在鄒族的名稱為「石英之山」之意,西方人則稱之為「莫里遜山(Mountain Morrison)」,乃因1857年英輪「亞歷山大號」由安平港出港,船沿海岸駛行,船長威廉.莫里遜(William Morrison)「發現」高聳雲霄的壯麗玉山,因而有此通用國際的洋名字。(近年此說法有別的版本)。

1874年,發生日軍侵台的「牡丹社事件」,當時有一位隨軍記者岸田吟香即在搭乘「有功丸」運輸船時,從英籍船長口中獲悉玉山的標高遠遠超出日本最高峰──富士山。

1895年,日本據台,翌年11月,林學博士本多靜六等人組探險隊攀登玉山東峰,證實「新領之地的高山」,比標高3776公尺的日本「聖山」富士山高出約200公尺,「下山回朝」後,便奏請明治天皇賜名「新高山」。1897年6月28日,拓務省奉諭令,以告示第六號,頒布玉山新名為「新高山」。

日閥對台灣這個新附殖民地高山的高度,頗為自得,殖民霸權的心態,顯露無遺。昭和天皇還是裕仁親王時,曾於1923年來台視察,此行他將台灣第二高山雪山,命名為「次高山」。

除了玉山,其他名山在日本時代不乏以總督姓氏命名者,比如兒玉山(第4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任期1898~1906)、佐久間山(第5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任期1906~1915),新發現的高山植物則有玉山山頂的兒玉菊、佐久間龍膽,或是以民政長官命命者如後藤草(第3任,任期1898~1906)、祝草(第4任,任期1906~1908),等等。

「新高」的名號,也成了許多公司行號的名稱,比如日本時代台灣最大的書店──新高堂書店,其他還有新高館(戲院或旅館都有)、新高製糖、新高製冰、新高製果……等。

1927年,台灣日日新報社舉辦「台灣八景」投票,引起了一場「新高山」的「籍貫」之爭,台中州與台南州互爭「所有權」,《台灣民報》曾有如此評論:

「……因為新高山有些好景,倘能夠入選,假如是籍屬台中,台中有什麼益處?而台南州有什麼損呢?
唉!台灣的官吏,因為『食飽過閒』,沒有什麼事幹,也拿了一個不成景趣的新高山來爭執,這未免太煞風景了。容我們台灣人講一句給儞們作仲裁,勿論是屬在台中或是台南,與儞們何干?三年官二年滿,爭片刻的名譽作甚麼?總而言之,新高山畢竟也是台灣的新高山啦!」 

說玉山「不成景趣」是太煞風景,顯然「不識玉山真面目」,然《台灣民報》的玉山「所有權」之論,實有意義。

1937年,被日人視為「靈峰」的玉山,連同阿里山,被劃為「國立公園」,為台灣三個國家公園之一,以森林生態和神木為特色,總面積達18萬6千公頃。

巍峨玉山,遙插雲霄,其盛名實不止在山之高也;山之秀、山之奇、山之偉、山之俊,堪為台灣表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