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急公好義」洪騰雲

左圖為晚年的洪騰雲,右圖為表彰洪騰雲義舉善行的「急公好義坊」在日據初期的樣貌,道路盡頭為尚未拆除的西門。這座華麗的旌表因「市區改正」(都市計畫)拆遷後的街道景觀,請請參見本部落格〈榮町大街與辻利茶鋪〉

台北市衡陽路闢建於有清時代,稱為「石坊街」,係因立有表揚艋舺貢生洪騰雲於1880年(光緒6年)捐建考棚事蹟的「急公好義」石坊而得名,橫額有記:

「福建台灣巡撫劉銘傳奏:台北府淡水縣四品封典同知銜貢生洪騰雲,因府城建造考棚行署,捐助田地並經費銀兩,核與請旨建坊之例相符,仰懇天恩,給予「急公好義」字樣,以示觀感,光緒十三年潤四月十六日奉硃批著照所請,禮部知道,欽此。光緒十四年立。」

牌坊題刻數聯,擇其二如次:
培子孫數十世種福之田,積善有餘慶,眴看雲礽聯甲第;
體國家三百年養士之德,博施宏素願,允邀日下沛恩綸。
慷慨荷宸褒,見義勇為,綽楔留方千古仰;
捨施先試院,有基勿壞,士林遍譽一時新。

洪騰雲,字合樂,號忠慎,原籍福建省泉州英杭,生於1819年2月27日(嘉慶24年2月4日),卒於1899年今日(9月11日)。少時隨父玉輝(汝璽)渡台,住在淡水廳艋舺土治後街。設「合益」商號,經營米糧,不數年臻小康,後轉經營貿易,以「艋舺港」為出口地,與泉州、廈門互市往還,由於經營得法,成了巨賈。


致富後的洪騰雲樂善好施,捐獻社會福利從不後人,凡有天災地變,則賑災濟貧,以台北大善人,名聞當時。福建巡撫岑毓英1881年上任當年建大甲溪橋時,洪騰雲捐工70名輸助,共襄盛舉,大橋落成後,免除了商旅逢大雨時,須守溪數日,水退方敢渡河之苦。

嗣後捐建艋舺義倉、置義塚。洪騰雲最大手筆的捐獻為位於台北府後街(今館前路)的考棚,使淡北(台灣北部)的考生於台北設府之後無須遠赴台南府城應考。這座考棚之建築為當時諸衙之冠,可容三千人,位置約當現今忠孝東路、中山南路交會一帶。

1886年,更於考棚內設「官醫局」聘請西醫診治。劉銘傳撫台,以洪騰雲熱心公益,奏請建坊表揚。日本據台後,日人極力改造台北城,城內原有街道取直、貫通,屹立於道路中央的「急公好義坊」,因不便於交通,於1905年1月拆遷至鄰近的公園預定地內,這個公園預定地就是該年6月動工興建的台北公園,即「台北新公園」

積善之家有餘慶,洪騰雲子孫皆俊彥,孫洪以南為台北詩社「瀛社」初代社長,且工書善畫;曾孫洪長庚為台灣第一位眼科醫學博士,開設「達觀眼科醫院」於稻江。

◎本文取自《台灣紀事》、《台灣第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