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浩氣蓋山河的八卦山之役

1895年東京《風俗畫報》推出好幾期臨時增刊的「台灣征討圖繪」,右圖為其中一期封面「山根少將於大肚溪右岸視察敵情」,描繪日軍兵分多路準備進攻彰化城之前的情景。河對岸為抗日軍的營帳,砲火四射。左圖為該期插畫之一「八卦山砲台」,壘壁以石塊構築,有磚構城樓和四座砲台。

1895年今日(8月28日),台灣人武裝抗日中犧牲慘重的戰役──「八卦山之役」爆發,四千壯士悍守彰化,與武力征討台灣的日軍喋血奮戰,氣壯山河。

彰化城是清代中期台灣中、北部的政治中心,有「半線」之稱;城旁即制高點定軍山(八卦山舊名),《台灣通史》中提到:「彰城小如斗,八卦山當其東,俯瞰城中,山破則城亦破,故守禦多重此山。」

1895年日軍侵台,自北而南武力接收台灣。台灣民主國在台北失守後潰散,各地義軍仍據守抗敵,因武器、糧餉與訓練不足,且彼此間欠缺統籌等因素,新竹、苗栗、台中相繼失守,吳湯興與徐驤等人率領的義軍、台灣知府黎景崧旗下「新楚軍」與「黑旗軍」吳彭年,均退至彰化,加上從南部北上的黑旗正勇等援兵,共四、五千名兵力,據守彰化城。

日軍近衛師團欲強渡大肚溪時,被埋伏的義勇所退,乃駐紮北岸崁仔腳待命。8月26日,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山根少將、緒方中佐等人偵查抗日軍陣地時,遭李士炳率義勇猛烈發砲轟擊,據《風俗畫報》報導,「砲彈落點極為準確,這是清兵罕見的表現」,但日軍實際傷亡情形,則未敘述。


爲避開嚴陣以待的抗日軍,日軍決定在抗日軍營地的上游水位最淺處渡河,並選在防備較為鬆懈的時間行動。8月28日淩晨3時,日軍大隊人馬和槍砲彈藥強渡大肚溪,準備突擊八卦山砲台的右側後方。清晨6時,「八卦山之役」爆發。

八卦山砲台使用的是英製老式「紅衣大砲」,砲座固定不能移動,因此對以最新式榴壑彈加農砲開道,且兵分多路、蜂湧而至的日軍,簡直無計可施。「巨砲雷轟力劈山,榴彈雨下響勺勺」,然而抗日軍個個奮不顧身,前仆後繼,迎擊來犯日軍,殺得天昏地暗,神哭鬼號。

在近衛師團步、砲夾擊下,八卦山砲台東側,終為日軍右翼隊所切入,陣守義軍李士炳、沈福山、湯仁貴先後陣亡,吳湯興、徐驤得訊,趕往應援,吳湯興於半途中彈身殉,八卦山終告棄守,砲台易幟,原本在天空飄揚的紅旗被日軍扯下,「改掛旭日章的帝國旗。」

吳彭年在大肚溪畔菜光寮庄北側督戰,抵禦渡河日軍,忽見八卦山竟懸太陽旗,知大事不妙,急速勒馬領軍馳援,和日軍交戰於山腰崖壑間,終因勢單力薄,在日軍彈如雨發中,中彈受傷,失血過多身亡。

八卦山陷敵,日軍隨即擁攻彰化城,義軍且戰且走退回彰化城,李囉率五十多義軍抵抗,亦告不支潰敗,地控台灣南北咽喉的彰化城遂告失陷。

八卦山之役這場殊死惡戰,是近衛師團侵台以來所未有的大戰,義軍懷「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的精神,力拚死戰,吳彭年與曾經寫下「書生殺敵渾無事,願與倭兒戰一番!」慷慨詩句、由「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授與「台民統領」率義軍轉戰北部的吳湯興,皆戰死犧牲,抗日軍元氣大傷。雖犧牲奇慘,然亦造成日軍重大傷亡,民間傳聞近衛師團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亡,與此役大有關係,但日軍秘不發喪,後稱是染患瘧疾病故。

浩氣蓋山河的八卦山之役,英靈永昭,偉蹟足範,以後彰化孕育不少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的先覺者如賴和、陳虛谷、黃周……諸人,非無因也。

◎本文取自《台灣紀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