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留學生的文化演講

1920年代非武裝抗日運動時期,先覺者的「文化演講」處處受歡迎,圖為1925年「台灣文化協會」演講團合影,文協的演講舉辦次數最多,而在東京就學的台灣學生,也積極的利用暑休返台,舉辦演講活動。
「演講會在文化協會的活動中是最值得重視的問題;台灣的缺陷,是群眾的知識水準低落,以書刊啓蒙,恐難發生作用,所謂之文化協會,卻欲藉文化演講來達成目的,亦非過言……。」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對「文化演講」的「喚起民眾」功效,做了以上的記載;台灣文化協會的「文化演講會」和「東京台灣青年會」的「文化講演(日文「講演」,即演講之意)團」,是以言語啓蒙民智,對民族運動從下扎根的工作,貢獻匪淺。

1923年5月20日,「東京台灣青年會」舉行例會,決議組織「文化演講團」,利用暑假返鄉,巡迴全島,舉辦講座,展開啓迪民智運動。7月15日,正式組團,公推吳三連為團長,其他團員有呂靈石、黃周、謝春木、林仲輝、郭國基等人。翌日,由神戶搭乘班輪返鄉。

1923年今日(7月23日),他們選擇在彰化初試啼聲,反應良好,留學生文化演講活動的成功,在於「他們有一種清新的氣度,更使人為之嚮往。」


1924年8月18日,第二次文化演講團的團員有:謝春木、呂靈石、連震東、溫成龍、莊遂性、張聘三。1925年7月30日,第三次文化演講團的團員有:游柏(彌堅)、謝春木、蘇惟梁、賴遠輝、林九龍等人;1926年,除「東京台灣青年會」組團外。東京中央大學也組織「文化演講團」。

追風(謝春木)的〈東京留學生夏季回台灣講演日記〉有記:
「當日雖然落雨,而聽者滿員(滿座),溢於兩窗,可察在台同胞對於文化向上的努力。」
「是日會場過於狹小,可容三四百名,不得入場而歸者,有六百餘名。」
「雖天氣不好,尚且滿員無立錐之地,場外不得入者兩三百名,可謂盛會。」
「會閉而拍手尚不息。」

留學生的文化演講,有其另一面的「可愛」之處。莊垂勝曾說:「做一個大學生,所能講的話題,畢竟是大同小異,所以每次巡迴講演,五六人之中,若是輪在前半,便有話說,若是排在後頭,話題就被講完了,這時上台,實在尷尬,但是沒有話說,又很難堪,所以說了兩三句激昂的話,就大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了,這麼一來,聽眾鼓掌叫好,臨監警察,就會命令中止,於是演講者正中下懷,在不必再說,也不能再說下去,鞠躬下台,真是兩全的辦法。」

◎本文取自《台灣紀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