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台北製糖株式會社」試運轉

台北製糖株式會社成立初期的外觀。
1911年今日(12月17日)上午,日本時代台灣北部第一家新式製糖廠──台北製糖株式會社舉行試運轉典禮。

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創立於1910年,在此之前,台北地區的製糖廠是所謂的「改良糖廍」,亦即將傳統糖廍加裝壓榨機。1905年,為改良糖業,總督府頒布「製糖場約束章程」,該年起,全台改良糖廍從不到10家劇增為五、六十家,舊式糖廍則超過1千家。

當時台北廳鼓勵轄內糖廍業者合併,改成機械化動力,於是陸續出現了台北製糖、艋舺製糖、枋橋製糖等三家改良糖廍,而以台北製糖會社(公司)最早創立,該製糖廠位於大龍峒街下牛磨車(今民族西路、酒泉街、重慶北路三段一帶),於1906年2月15日試運轉,翌日開始製糖。1907年東京勸業博覽會舉辦時,台北製糖的砂糖榮獲三等賞。

1910年代起,新式製糖廠成為台灣製糖業主力。傳統式與改良式糖廍銳減,但在運輸不便、產量較少的地區,仍持續運作至日據末期。

1910年8月25日,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在東京舉行創立總會,為日本人木下新三郎、高橋虎太等人歷經二、三年籌畫所設,資本額300萬元,監事中唯一的台灣人是北台灣最大地主板橋林家第四代林熊徵,他也是大股東。

糖廠成立後,著手買收台北、艋舺、川華、枋橋等製糖公司,至於工廠廠址,最初是在艋舺、大龍峒(原台北製糖會社)、三重埔擇一,最後在1911年1月選定艋舺下崁庄下石路(今中國時報社、華強社區一帶)設廠。這裡是新店溪、嵙崁溪合流點,又可與縱貫鐵路連結,水陸便捷,利於運送各原料採取區的甘蔗,成品則透過鐵路輸出,而且地盤堅硬,台北的水道又已設施完成,用水不缺,諸多因素考量之下,是最適合的製糖廠地點。

1911年12月17日上午,舉行試運轉典禮,九點先施放慶祝煙火,典禮在11點左右開始,第5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和官民一千人與會,板橋林家林鶴壽、艋舺士紳吳昌才代表台灣人、艋舺人致辭感謝。會後,舉行歌舞表演活動與園遊會,盛況空前,平日「寂寞之下崁庄村落,竟為繁華之天地」。當日試榨的蔗料來自士林、錫口(松山舊名)的蔗園,20日,製成「初糖」一瓶,和「初穗」共同獻納台灣神社(今圓山飯店舊址)。

糖廠榨糖作業一般都是從年底或年初開始,3到5月間完成,約3個月左右。台北製糖株式會社於1912年1月16日開始製糖。該月,會社的輕便鐵道(台車)的艋舺-枋橋(板橋舊名)-土城線完工,並開始客運業務。日後,遍布台北盆地及近郊的台車線陸續完工,有的是由糖廠興建,有的是買下既有線路,或者與既有台車線路業者合作。

1916年9月,台北製糖株式會社被1901年創立的台灣第一家新式製糖廠──台灣製糖株式會社併購。成為其旗下的「台北製糖所」。至於台中以北的其他新式製糖廠為竹南(1913)、新竹(1915)、中壢(1939)等帝國製糖株式會社糖廠,規模比台北糖廠大。

戰爭時期,產業政策隨局勢轉變,軍需工業成為重點,隨著戰局每況愈下,1943年起,實施稻米、甘藷等食糧作物的增產政策,逐年撤減蔗園。從1942年至1944年,中、北部關閉多家製糖廠。台灣製糖台北製糖所在1943年宣布廢止,榨糖作業至1944年初。

光復後,各地糖廠被接收為台糖公司,台北製糖所成為台糖「萬華倉庫」,1950年代,許多用地先後出售給中國時報社、台電,並與台北市政府合建國宅、台糖員工住宅。2003年,僅餘的三棟倉庫和月台被指定為台北市古蹟,現今為「糖廍文化園區」。

◎取自日本時代報刊、本部落格編輯於2009年台北市定106號古蹟故事館「糖業文化展示設置計畫」中編製之本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