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翻歷史殘頁,喚民族尊嚴

「自覺的年代──台灣民眾黨紀念特展」專刊書影,這個展覽係於2003年7月1日至10月12日在台北228紀念館展出。底圖為1928年7月15日在台南舉行的台灣民眾黨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現場,上方為三星(象徵三大綱領)黨旗與黨三大目標:一、期實現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自由;二、擁護伸張民眾日常的利益:三、反對特權政治,獲得普選政權。
專刊﹝展覽召集人序﹞
1931年出版的《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15卷為台灣篇,這套由日本東京新光社發行的大套書,由當時的台北高等學校(今國立台北師範學校前身)教授三尾良次郎撰述〈台北州〉一章(台北州包括今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宜蘭縣市)在概說中,他將台北州比擬為「台灣的北愛爾蘭」:
「台北州確實是台灣的北愛爾蘭。台灣人不斷地希求自治,猶如愛爾蘭人經常要求自治一樣,即使有朝一日,台灣人如他們所期待的:自治的日子實現了,台北州仍將是日本的一部分,猶如愛爾蘭雖然獨立,但北愛爾蘭仍然繼續是大不列顛帝國的一部分。」
此文免不得有「日本觀點」,不過從出版年份,我們仍可看出彼時澎湃洶湧之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的震撼力!

1931年,正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歷經4年奮鬥,終被日本殖民當局強行解散的年份,台灣總督府的理由是:「違背本島統治大方針之結社,斷難容許。」而所謂的違背,即如民眾黨「保母」蔣渭水所言:「本黨有力量去揭露台灣的專制政治,例如對阿片問題、霧社事件的鬥爭。」
當初,台灣民眾黨幾經波折,才突破台灣總督府的「黨禁」而辛苦締造此一「台灣人的政黨」,其「提高台灣人民政治的地位,安固其經濟的基礎,改善其社會的生活。」之目標與實際行動,讓台灣民眾黨不僅是台灣第一個具有現代化意義的政黨,而且也是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中,為台灣民主、民權、民生奮鬥最積極的政治結社。雖然日本殖民政府限制先覺者不能揭示民族主義,並且最終予以解散,但民眾黨與「社會之進步、時勢之要求、民眾之希望」同一步伐,所激發出來的力量和政經效應,已永垂史冊。
1987年,適值台灣民眾黨創立60周年紀念,台灣歷史研究會曾在台灣大學校友會館舉行演講活動,我有幸被推舉為主持人,應邀的演講者之一為曾任台灣民眾黨秘書長的陳其昌,此次紀念會到場人士,不乏當年參加台灣民眾黨的仁人志士。
16年後的今天,我再度擔任此次「自覺的年代──台灣民眾黨紀念特展」的召集人,卻有「物是、人非,事事休」之嘆;遂以1989年出版《台灣紀事──台灣歷史上的今天》自序標題「翻歷史殘頁,喚民族尊嚴」,做為此次特展之目的,撫昔嘆今的心情,希有共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