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台北大轟炸

約1920年代初期的台北「城內」空照圖,圖上標示的Taihoku(日語的台北)Park,即今二二八和平公園,戰爭時期,公園內挖了許多防空洞,1945年5月31日台北大轟炸時,公園內落彈嚴重,彈坑累累。本圖藍圈標示之1台灣總督府、4台北第一高女、5台北醫院、台北帝大醫專部,均受創嚴重;紅圈標示之2總督府圖書館與台灣電力株式會社、3總務長官官邸,則遭炸毀,消逝於歷史的硝煙之中。

1945年今日(5月31日),一百多架美軍B-24轟炸機在台北市區猛烈轟炸,重創台灣統治中樞的台北「城內」區。

「盟軍轟炸,驚天動地」,從光復初期流傳的「五天五地」第一句,可見日據末戰爭時期美軍瘋狂濫炸台灣的程度。當時,同盟國空軍對台灣逐步採取「區域性轟炸」,除了對有形建物或軍事設施造成損害外,更打擊無形的民心與士氣,1945年1月起,台灣便籠罩在美國飛機密集空襲行動之下,各地機場、港口、車站及重要工廠設施皆受創嚴重。

台北市區自1945年3月起,不時遭受美機轟炸,除了白天的空襲,後來還每晚數次飛臨台北上空或投彈或威嚇飛行,時稱「定期便」(引自黃稱奇《撐旗的時代》)。


而破壞規模最嚴重的大轟炸,發生於1945年5月31日,從當日上午10時至下午1時,117架B-24轟炸機在台北市區密集轟炸,為戰爭時期「單一目標遭美機出動架次最多、投彈最密者。」(引自鍾堅《台灣航空決戰》),官署和工商機構密集的「城內」,六條大街受損嚴重,千瘡百孔,電線桿東倒西歪,眾多建物焚毀,其中以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被炸,最為怵目驚心。

雖然總督府及附近建物均以「竹製的灰黑色幕簾覆蓋」,做為防空掩護,但美軍早已鎖定這個龐大的目標,總督府做為日人統治台灣的最高權力機構,正是美軍摧毀日人戰鬥意志與信心的最好目標,結果總督府正門一帶遭炸彈命中,受損嚴重,大火延燒了數天,斷垣殘瓦,宛如一個巨大的廢墟,直到戰後1948年始修復完畢。

美機轟炸後,都會空拍「戰況」照片,5月31日台北大轟炸後的台北城內照片中,總督府後方的總督府圖書館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已全毀,城內有兩處瀰漫著沖天黑煙,一處是總督府,另一處是被炸毀的鐵道旅館。其他還有許多局部受損的機構,包括鄰近總督府的台北第一高女台北醫院(今台大醫院)、台灣軍司令部台北監獄……等等。大稻埕方面,大稻埕天主教會堂台灣新舞台也毀於這場造成3千人傷亡的大空襲。

繼白天的大空襲之後,5月31日當晚,仍有美機「定期便」夜襲。此後類似531這樣的疲勞轟炸持續到戰爭結束才告終止,台北及其他飽受空襲蹂躪的城市,光復後始逐漸復原各項城市設施。

◎本文取自《認識台灣:回味1895~2000》、黃稱奇《撐旗的時代》、鍾堅《台灣航空決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