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北師「弱者之末路事件」


日本時代台北風景明信片中的台北第一師範校舍,遠方高塔為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右邊的城門(藍色圓圈標示處)是南門。
1922年,日閥頒布「新教育令」,撤銷原日本人、台灣人不同的教育系統,初等教育規定日本學童就讀的「小學校」,開始招收原先只能進「公學校」的台灣學童,不過要常用日語家庭的子弟,才有資格。而中等以上學校推行日本學生、台灣學生的「共學制」。田健治郎總督沾沾自喜說:「對於教育,現在已不再有日人台人及番人之差別,完全撤銷種族的畛域,誠為本島教育界未曾有之革新。」

雖云:「共學」,但由於日籍老師不能一視同仁以及日籍學生的優越感,使台灣籍學生動輒得咎,而致有「弱者之末路」這種「仗勢凌人」的事件。

1927年今日(5月17日),御用報紙《台灣日日新報》刊載了所謂的「台北師範本島生暴行事件」,指出台北師範的台灣籍學生因受到「台中一中同盟罷課事件」影響,也有「不穩行動」,應該要嚴重處分。

事件的真象,卻是如此,實行共學制度的台北師範學校(今台北市立大學),於1927年5月增設「第二師範」(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便將台灣籍學生搬離設備完善的「第一師範」校舍,而遷入「萬事草創、設備不周」的新校舍,當然大家為此憤怒不平。然而校方既如此指令,不搬也得搬。

搬離舊校舍的前一天晚上,得意滿面的日本學生竟在布告欄上大書「弱者末路」幾個大字,為「臨別贈言」。台灣學生見了,嚥不下這口氣,便找那些日本學生理論,校方得知消息,教師趕忙出來調停勸慰,而平息了一場紛爭。

想不到,日閥的傳聲筒,卻加以渲染,說台籍學生有所不軌,想藉機製造學潮;台北師範校長趕忙出面闢謠,才使台籍學生不致背黑鍋。

此事突顯了台、日共學制的假象,以及統治當局對於當時台灣人的工、農、學運動,一有風吹草動即捕風捉影的態度。「台灣人的喉舌」台灣民報於第160號針對此事發表評論說:台北師範增設「第二師範」而將台灣學生與日本學生分開,學校當局雖說此後還要供台灣人入「第一師範」,同樣是日本人入「第二師範」,但是「共學」卻是一種假冒,此事即是將「共學制的假面暴露了」,而且御用報紙捕風捉影,大作文章,打擊學生,也太不應該,其「報導不確,於此足窺一般了。」

御用報紙的這種藉機製造是非的行為,才真是「弱者之末路」。

◎本文取自《台灣紀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