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鐵牛仔車來了!


1959年建昌鐵工場「興農鐵牛牌」廣告,興農鐵牛耕耘機配裝美製引擎,售價高昂,1號機7500元,2號機則上萬。當年,在農地大展身手的耕耘機,能否開上公路或駛入城鎮都市?限速多少?尚無法規制定,常引起農民和警察之間的糾紛。
耕耘機表演大會,是台灣邁入農業機械化時代最生動而具體的象徵,台北東區仍是農田的時代,曾於1957年今日(8月8日),在敦化路(今敦化北路前身)農地舉辦耕耘機作業表演大會。

在「反攻復國,提高生產」的時代使命下,台灣於1950年代後期開始邁入農業機械化時代。1955年,政府從日本引進「快樂農夫號」耕耘機;美援機構──農復會和台大農工系農機組也著手訓練農機專業人才,省農會、各縣農會等機構不時在各地舉辦美、日引進的耕耘機示範表演會,大力推廣。

農業機械化被賦予的時代任務,在農業方面是節省勞力、深耕增產、節省二期稻作後改做其他作物的時程,在工業方面,則是促進鄉村小型工業及一般機械工業的發展。而為了「促進台灣農業機械化之早日實現」,中國合作事業協會,中國土地改革協會及台灣區機器工業公會等三個團體於1957年8月8日聯合舉辦耕耘機作業表演大會。


參與廠商包括唐榮鐵工廠、永豐機器廠、建昌鐵工廠等三家國產農機製造廠,以及日本的快樂農夫牌、久保田牌、井關牌、秋津牌等四家,各廠商出動適合台灣農地的各式小型耕耘機,示範深耕、翻土、除草等性能。

活動地點在台北市近郊的敦化路農地,從上午9時進行至12時。彼時為「美援時代」,美國安全分署、中國生產力中心、美國工業顧問等外籍高階人員也應邀出席,加上敦化路附近農民共300餘人到場參觀。

耕耘機取代傳統耕牛進行整地作業,農人稱之為「鐵牛」,比牛還耐操的「鐵牛仔車」新車進門,是一件了不得的喜事,農民總要放鞭炮迎接,大肆慶祝一番;據說前台北縣長尤清的父親開風氣之先,最早使用耕耘機。

不過,耕耘機雖可「節約勞費」,售價卻非常昂貴,一般農家負擔不起,得貸款或賣個幾甲地或好幾家農戶合購,才能擁有一輛「鐵牛仔車」。1958年,糧食局訂頒「貸放農戶購買抽水資金要項」,同時開辦貸放農民購置耕耘機業務;1959年,政府補助並貸款農會購置耕耘機,設立代耕服務站。順帶一提,1959年的台灣省「農業展覽會」活動焦點正是「規模宏大的機耕表演」。

耕耘機的製造方面,因政府推動農機機械化的政策,民間除了進口久保田、井關、三菱等日製耕耘機,各家機械廠也紛紛仿造,如興農、彰農、唐榮等。1960年代起,台日技術合作的農機製造廠先後設立,比如和久保田技術合作的高雄新台農機、台北松山的中國農機,都是農機黃金時代的大廠。

1970年代後期,大馬力、速度快的曳引機開始普及,又逐漸取代耕耘機。曳引機的造價甚高,一般農戶無法負擔,因此出現了擁有機具的代耕中心,農民只需付費,就有專門人員整地,形成新的耕作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