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1911年的大颱風

1911年8月底颱風後官員巡視台北府後街(今館前路)淹水的情景,府後街與府前街(今重慶南路一段至靠近衡陽路口)是當時台北「城內」淹水最嚴重的街區。

1911年今日(8月31日),強颱侵襲台灣,各地豪雨成災,在台北所造成的災情甚至被稱為「六十年罕見」。

而在此之前,8月26日才剛有颱風登陸台灣,導致濁水溪鐵橋被沖毀、大安溪附近火車翻覆,台灣各地尤其是南部,災情嚴重。 

8月31日下午,台北風雨漸強,至晚間七、八時,強風豪雨來襲,淡江(指淡水河)水漲二三丈。橫流汎濫沒平陸……大廈高樓倒將棋,土崩瓦解無全屋。各市街水漲數尺,濁浪滔滔,房舍淹水、倒塌,屋瓦紛飛,連台北新公園的樹木都被拔倒數十棵。

這個數十年罕見的大颱風,在短時間內降下極大雨量,水溝宣洩不及,造成大淹水,當時報導提到「台北原多空地,雨時水多溜于窪地,嗣因市街發展,民房鏻次,其建在低地者被浸尤甚。」大稻埕臨河一帶,更是淹水近丈,建昌街(今貴德街)上林清月開設的「台灣第一家私立綜合醫院」──宏濟醫院,是棟宏偉的磚造二層樓洋樓,遂充當起臨時收容所兼救護所,收容了一百多位災民。

由於台灣傳統土角壁房舍或木板屋,在這次水災不是倒塌便是損壞嚴重,台北在災後重建時趁機實施街屋改建計畫,統一為混凝土造的二層樓建築,逐漸形成了西式風貌的街景。

除了1911年的颱風之外,事實上,前一年1910年8月颱,以及1912年三個強颱,連續三年都有大颱風,造成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在產業方面,製糖業最受打擊,原本從1902年5千萬斤,一路爬昇到1910年度4億5千萬斤的高產量,嚴重下滑,甘蔗收穫量銳減四到六成,暴露了夏威夷玫瑰竹種甘蔗不耐強風的缺點,於是從1910年代後期起,當局大力推廣爪哇大莖種,成為此後台灣蔗園的主力品種。

◎本文取自日本時代報刊、《認識台灣:回味1895~20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