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台北帝大醫專部(今台大醫學院前身之一)「馬術社」學生舉行遠騎活動時行經新店「碧橋」,可清楚看到吊橋構造扎實,橋欄造型簡潔、優美,與光復後至今數次整修後的樣貌,大為不同。 |
1937年今日(9月20日),新店碧潭吊橋「碧橋」舉行竣工暨通行典禮。
新店位於台北盆地東南端,新店溪入盆地處的東岸,河水澄碧,潭邊巉巖屹立,有「石壁潭」、「碧潭」等稱呼,奇石巨岩,倒影水中,景緻優美,是台北近郊泛舟消暑、中秋賞月的好去處。1927年,入選「台灣八景十二勝」,名列「十二勝」之一。
新店街與碧潭對岸安坑一帶的交通,歷來仰賴渡船。1932年左右,為開發碧潭對岸為景觀森林區、促進地方發展,曾有台、日籍商人計畫合資在碧潭興建鐵線橋(吊橋),橋上除人行道外,還預計鋪設輕軌,過橋須收費。後來因為新店街這端的輕軌架設可能影響新店街交通與市街美觀、建橋後停用原本的渡船是否恰當、合作者中有人退出等種種因素,一直懸而未決。
1936年,架橋由郡庄(文山郡新店庄)當局主導,以7萬元預算興建長200(當時報導有186.4公尺者)公尺、寬3.3公尺、人車皆可通行的大吊橋,於1936年12月3日舉行動工典禮,1937年9月20日上午10時,舉行盛大的竣工暨通行典禮,橋名為「碧橋」。
碧潭吊橋完工後,不但有利於安坑農產、煤、物資的運輸,「橋橫新店野,月照大江心」,「台灣十二景」的新店碧潭也自添「碧潭吊橋」一景,吸引無數遊客。
光復後,碧潭仍是熱門的風景區,尤其是暑熱時節,時常人滿為患,為了搭載遊客來此泛舟、游泳,享受山清水碧好時光,萬新鐵路常加開班次疏運。童子軍大會或台北市區的學校,也會在碧潭溪畔舉行露營活動,莊永明念建國中學初中部時,初二學生都會去碧潭露營,在碧潭下的沙洲紮營野炊,成了難忘的回憶。
◎本文取自日本時代報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