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事試驗場明信片,入口處設有「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立柱。 |
1903年今日(11月17日),「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設立。
農事試驗場為日本時代前期的農政機關,是農事實驗、研究與實業教育機構,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場係裁撤原台北、台中、台南三所農事試驗場合併而成,位址在台北廳大加蚋堡頂內埔庄的原台北農事試驗場(約現今羅斯福路、基隆路、芳蘭路之間區塊),而在此之前,台北的農事試驗場曾搬遷過兩次。
1895年,日本據台,第一任殖產部(後改為殖產課、殖產局)部長橋口文藏在台北城內的兩分地水田試種日本米(位置約當現今凱達格蘭大道、博愛路口一帶),日人視為在台農業試驗之濫觴。1896年5月,殖產課在大龍峒山仔腳設立農事試驗場,栽培米、甘蔗、菸草等作物,並進行家禽家畜品種之飼育和改良。
1898年8月,颱風來襲,農試場受創嚴重,遂於1899翌年遷移到台北東門外的舊兵營基地,並移交給台北縣管轄。而在此之前,農試場並無相關章程,直到1900年才制定,並且在這一年開始招收台籍講習生。
1901年,總督府殖產局為參加1903年大阪內國勸業博覽會,於10月21日在台北農事試驗場舉辦第一屆台北縣物產品評會,調查產業狀況,共展出四千餘件農特產。
由於場地狹小,再加上台北進行市區計畫,將有道路貫穿農試場,1902年,決定遷到頂內埔庄,此處背倚內埔山、蟾蜍山,空間廣闊,山園面積約十八甲餘,於1903年5月13日遷入。
當時日本國內的農試場主要是由中央管轄,台灣總督府亦計畫合併台北、台中(1899年設立)
、台南(1897年設立)三個農試場,改由總督府直轄,1903年11月17日公布裁撤,新設為「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場」。
裁撤後的台中、台南農試場,分別運用為糖務局甘蔗試驗所、米作試驗田、苗圃等用途,至於原本東門外的台北農試場一度成為糖務局的製糖試驗場,1903年11月,變作新成立的赤十字社台灣支部病院使用。
1909年,總督府農業試驗場正式開辦農林講習制度,先後開設農科、獸醫科和蠶業科。在中等教育機構不多的日據前期,農試場的教育部和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國語學校(今北市大、北教大前身)為台灣人公學校畢業後想要再進修的有限選擇之一,為奠立台灣農學基礎的機構(後幾度改制,為現今中興大學前身)。
做為農政機關,農試場亦曾舉辦過展覽,比如1913年的全台產繭及果物展覽會、1915年的台灣物產展覽會(始政二十年紀念展覽會之一),都是在這裡舉辦。
1921年,農事試驗場併入總督府研究所改制的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1939年,再獨立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光復後接收為台灣省農業試驗所,1977年遷至霧峰,現為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您好,您好,我們是桃園龍潭音樂圖書館的規劃成員,不知有沒有這個榮幸,能邀請您,為我們開幕展覽中的「台灣音樂大事記」審稿?如果承蒙您同意協助,請問該如何跟您聯繫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