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

矢內原忠雄是日本軍國時期少數具有良心的智識份子,他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歷史的明證是這樣的,現在的事實也是這樣。故我國(日本)的殖民地統治政策,既然不標榜榨取而宣明文化政治,那就應該要十分考慮他們的利益。
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敕任教授矢內原忠雄(1893-1961),擔任殖民政策講座教授;他為了要明瞭「統治台灣」的實況,於1927年今日(3月23日),來台考察。

東大的殖民政策講座(學科),是由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時期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於1908年倡議,以紀念「帝國殖民政策之第一成功者」──兒玉源太郎的治台功績,後藤新平並與多位在台投資的日人資本家捐款資助該講座之設立經費。

翌年(1909),殖民政策講座設立,首任教授為擬訂「糖業改良意見書」奠定台灣糖業發展基礎的新渡戶稻造。矢內原忠雄為新渡戶稻造學生,1920年,接任該講座教授。

矢內原忠雄訪台行程,原可透過日本「拓務省」安排,獲得諸多方便和禮遇,但是他知道官方排定的「節目」,必然是「做作」的,因此決定「直接和台灣人接觸」。除親至霧峰拜訪林獻堂外,還與各地人士晤談,並且調查「竹林事件」真相。

訪台最後幾天,矢內原忠雄特別舉行數場公開演講,本著學術良心對「殖民政策」做公正的批評,想不到引起他的同胞不快;他的一位總督府部長級同學竟然下「逐客令」,寫信告訴他:「矢內原!請你馬上回日本去,我們在台灣辛苦為國家服務,台灣的事由我們負責好了,不要在此多說廢話。」

矢內原忠雄將在台灣調查所得資料,經過分析、整理,撰述《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於1929年10月由東京「岩波書店」出版;但這本書當時在台灣被列為「禁書」,不得發售。

《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和《殖民及殖民政策》、《帝國主義下的印度》、《南洋群島之研究》被稱為矢內原忠雄教授的四大名著,葉榮鐘譽為「不但將日本帝國主義如何統治、如何榨取的情形,原原本本用數字立證,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字裏行間,對台人寄與無限的同情與深厚的愛護之意。」矢內原忠雄也在序文中說出他衷心仰望能實現:
「被虐待者得到解放,被抑沉者得以上升,而自主獨立者能夠和平的結合。」

矢內原忠雄在台停留了一個多月,於4月28離台,訪台期間適值「台灣文化協會」分裂未久,他和各地文協舊幹部晤談,對於「台灣民眾黨」結社頗有「催生」作用。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矢內原忠雄在《中央公論》發表〈國家的理想〉,諷諫侵略中國的不當,在東京日比谷市政講堂攻訐軍部窮兵黷武政策,不惜和日本法西斯苦鬪,而被逼迫辭去教職,生活困頓之際,林獻堂慨然伸出援手,曾資助其研究經費。

戰後,矢內原和其他十數人被稱為「日本的脊樑」,實為名至實歸。他復歸東京帝國大學後,由教授、部長、再升位總長(校長)。1961年12月25日,矢內原忠雄因胃癌亂世,享年68歲。

◎本文取自《台灣紀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