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社會運動的前鋒──王敏川

左:王敏川肖像。右:1925年《台灣民報》第69號封面,右上圓形章為王敏川的專用印章。
1942年今日(9月2日),「抗日民族鬥士」、「社會運動的前鋒」──王敏川逝世,享年56歲。

王敏川,字錫舟,有時單用「錫」字做為筆名。出生於1887年3月22日,彰化郡彰化街北門外人。他出身書香門第,父親王廷陵是「漢學仔仙」(私塾老師),他幼承庭訓,少年時代即漢文鑽研頗深。

1909年21歲時畢業於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台北市立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前身),分發於彰化第一公學校(今中山國小)任教。他教學認真,由於講起課來臉部會發紅,學生給他起了「紅面虎」的綽號。日後,他成了「公眾人物」後,一走到彰化街上,民眾大都會喊說:「紅面爺,來啦!」

王敏川從小受孔孟之道的薰陶,成長過程也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在非武裝抗日民族陣容中,他無疑是一位不忮不求、不屈不撓的鬥士。1919年,他負笈東京,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1922畢業時已經是34歲的壯年了,和他同年畢業的有呂靈石、黃呈聰、黃朝琴等人。

王敏川赴日留學的第一年,適值東京留學生民族自覺匯成運動的時候,他在這個大潮流中,以書生報「台」的心懷,參加了「啟發會」(1919年)、「新民會」(1920年)等最早期由台灣志士青年所結合的民族運動組織。

1920年7月16日,《台灣青年》雜誌創刊,非武裝抗日的文宣工作於焉展開,王敏川擔任編輯工作,在創刊號撰寫〈發刊之趣旨〉,結語寫道:「文化之低下,實為吾人之大辱……吾台文化之隆替,實繫吾輩。」

1923年4月15日,《台灣民報》創刊,王敏川擔任幹事。民報雖在東京發行,讀者群則放眼台灣,於是在台推廣業務、吸收訂戶,以擴大發行網,是為重大方針。四月底,報社發行人黃呈聰和王敏川聯袂返台,「宣傳民報的使命,以勸募讀者。」歷訪全台各地勸募訂戶,順便作巡迴演講,所講內容以喚醒民眾和抨擊統治階級暴虐為主,受到熱烈歡迎,因而開啟了「台灣文化協會」舉辦文化演講會的密集出擊。

王敏川以如椽巨筆喚醒民眾,從《台灣青年》到《台灣民報》,頻頻發表以社會教育、提升文化、婦女自覺為主題的論說,寄望喚醒人人之自覺,使台灣人不再是「殖民地土著民」。

王敏川雖擔任台灣民報社「台灣支局」的繁雜發行業務,但他還是積極投效抗日活動,和蔣渭水組織「台北青年會」、「台北青年讀書會」,研討社會問題及當代主義思潮。「台灣文化協會」舉辦的文化演講,身為理事的王敏川講述《中國古代哲學史》、《論語》……等,常常造成「滿堂無立錐之地。」

當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決定組織政治結社來推展時,日本官憲刻意製造了1923年12月16日的「治警事件」,將全島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相關人士加以傳訊、拘捕、審訊,王敏川也遭受牢獄之災,他在台北監獄以打坐、讀中國哲學史,排遣鐵窗時光,更留下了幾首不朽的詩作:

 莫笑書生受奇禍,民權振起義堪尊。
 且喜平生多曠達,不將得失作悲歡。
 人生求學終何用,只在修身與濟時。

「台灣文化協會」分裂後,王敏川在「新文協」歷任要職。在以上海大學的學生為中心的「上大派」支持下,他的地位扶搖直上,由財政部及青年部部長,最後幹到中央委員長兼財政部長。

當左翼陣容、台共份子先後主張解散台灣文化協會時,他獨排眾議,主張以「小市民的大眾團體」繼續存在,在獨木難支的困局下,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念、理想,和日閥周旋、抗爭,因而多次入獄。

1931年,當局於2月18日強令解散蔣渭水領導的「台灣民眾黨」,6月以後開始檢舉台共分子,8月9日,「台灣農民組合」領導人簡吉在台中召開「台灣赤色救援會」籌備會,王敏川率新文協十餘位中央委員聲援,以致遭到檢束,12月被捕入獄。王敏川,這位「台灣文化協會」最資深的會員,也是「最後的委員長」,因本案被處4年徒刑,不過判決書仍載明他是「非黨員」,也就是說,他並不是台共分子。

4年刑期,加上未審前的留置,他實際坐了6年黑牢;羈押中非人道的折磨,使他未老先衰,出獄後,「語言低沉,走路無力,兩眼俯垂」,一身貧病。晚年雖吟「更留癡態在,書卷當良儔」之詠,但終於在1942年9月2日,抑鬱而終。

王敏川「從溫厚的紳士練成最勇敢的革命鬥士」(楊雲萍語),甚至主張階級鬥爭,最後欲與台共合作,這是時空環境的必然性。當代所謂的階級鬥爭,其實即為台灣被剝削的勞工對日本資本的抗爭,王敏川一生所抗爭的對象是日本資本主義和其在台灣所推行的殖民政策,因此無疑的,他是一位「為民請命」的抗日先烈。

戰後,彰化市政府於1946年以王敏川、賴和「獻身于民族解放運動,不畏強權,不惑功利,屢襟(被)拘禁,而其志彌堅,至死不屈,提報褒獎。1951年4月,王敏川以忠烈凜然,足資矜式,應予褒揚。與賴和列為忠貞人士,被表揚並入祀彰化忠烈祠。

然而,1958年9月,卻因遭人檢舉,被通知「遵令將故台共匪幹王敏川、賴和之忠烈祠牌位撤除」。在官方所謂「以明忠奸」下,王敏川、賴和莫名其妙被逐出忠烈祠。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冤屈在各界學者呼籲下,終於在1984年獲得平反,重新入祀忠烈祠,王敏川卻一直含冤未白,雖然有識人士為他的平反努力不懈,卻始終未果,遲至2010年,他才獲平反,重新入祀彰化忠烈祠。

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