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顯示具有 文物講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物講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台日空運起飛

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發行的宣傳摺頁,包括了台北-福岡線與台灣島內線地圖,從地圖可見,福岡是飛往日本各大城市與朝鮮、滿州國的轉運航站,台灣島內線也包含了1937年啟用的台南至馬公線。
1936年今日(1月2日)早上7時,台、日民航空運起飛,8人座的かりがね號飛機,搭載了官員及報社記者,於細雨中飛往那霸,11時48分抵達,比預計早40分。補給燃料後,下午1時37分,再由那霸飛回台北,因天候不佳,至17時15分始返抵台北松山飛行場(機場)。

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民航空運開始於1930年代,1931年10月、1934年7月,曾進行過兩次試驗飛行,1933年,台日、台灣島內飛航計畫大致擬定。

1935年,日本遞信省通過設立台日航線的補助款,該年,台灣總督府舉辦了空前規模的「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台灣博覽會」,這場博覽會創下了20世紀台灣最大博覽會的紀錄,會前、會期間有非常多造勢活動,為了壯大聲勢,遂提前在開幕(10月10日)前的10月8日舉行福岡-台北的首航,博覽會期間,每周飛行一次,但僅限郵遞空運。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新生大戲院

新生戲院外觀,外牆巨幅看板為國聯與台灣製片廠合作之鉅片「西施」,該片耗資2千萬元拍攝,為當時為止最大手筆拍攝的國片,片長3.5小時,分上下集放映。「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句踐復國」的主題,契合了當時國民政府「反攻大陸」政策,獲得政府支持,1965年10月22日於新生戲院舉行盛大的首映典禮,演員隨片登台造勢。下圖為新生戲院「西施」本事(電影劇照與劇情解說宣傳單)。

一個城市的地標建築會隨著時代而不同,1950年代中期,台北市最高的民間建物是建台公司,即1932年開業的菊元百貨店,1956年今日(12月31日)落成的「新生大樓」取而代之,成為當時不只是台北市、也是「自由中國」最高的民間建築。

新生大樓矗立於台北市衡陽路、中華路口,占地460餘坪,樓高六層,巍峨聳立,為西門町鬧區超大地標(彼時中華商場尚未興建)。建造者為光復後崛起的「地產大亨」周陳玉樹,於1955年春起建這棟商辦大樓,至1956年9月,一樓已有商家進駐營業,包括建新百貨公司衡陽路門市部、上海老天祿、葛蘭委託行等,而新生大樓最主要的事業體「新生大戲院」,由周陳玉樹的「新生影業公司」經營,開啟了其「電影大亨」事業。

1956年12月31日下午3時,新生戲院舉行落成暨開幕酒會,當晚首映好萊塢電影「金殿福星」,翌日即1957年元旦,正式開始營業。

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大東亞戰爭 1 珍珠港事變

1942年12月8日台北州宣傳「大詔奉戴一周年」活動的海報,該活動由台北州勞務協力會、皇民奉公會台州支會合辦,在精神、物資總動員的戰爭時期,增產報國是常出現的愛國標語之一。
1941年今日(12月8日,美國時間為12月7日))清晨,「珍珠港事變」爆發。

自1937年日本啟釁「侵華戰爭」以來,戰爭已逾四年;1941年7月,英、美二國凍結日本在外資產,日本的國際貿易幾乎全部停頓。11月26日,美國要求日本把所有陸、海、空、警撤出中國和越南戰場。

為確保既得勢力和戰略物資,日本決心和美國一戰,遂於1941年12月8日清晨,在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策劃下,日軍偷襲美國在夏威夷的海軍基地珍珠港,摧毀、癱瘓了大部分美軍艦隊。上午11點,日本昭和天皇頒布對英美二國「宣戰詔書」;翌日,美、英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12月12日,日本內閣發布以「建設大東亞新秩序」為目標,這場戰爭定名為「大東亞戰爭」,即包含了仍在持續的侵華戰爭(日本稱為「支那事變」)與對美、英戰爭。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台灣總督府土木部落成

土木局明信片,寬廣的馬路和人行道、植栽優美的行道樹、下水溝等設施,在在都是日本人努力打造「島都」台北為「文明城市」的象徵。路上有騎馬者(日本軍人或官吏)、騎腳踏車者(腳踏車價格昂貴)、坐在人力車上者(苦力車夫多為台灣人或中國人)、步行者(類似官廳職員)、戴斗笠者(台灣農夫或苦力),不同階級,不經意在此交會。

1909年今日(12月1日),台灣總督府土木部落成,12月16日,開放公眾參觀,20日開始辦公。這棟壯觀的三層樓紅磚造建物,「建築之高,實為台北第一,構造又為全島第一。樓三層,可望四方,自古亭庄迄大稻埕各端。無不歷歷在目焉。

土木部大樓興建於1907年,經費約20萬元,建築師為日本時代重要官署建築師──森山松之助,他於1907年來台,土木部為其第一個大型官署建築,馬薩式屋頂、入口門廊的西洋複合柱式,氣勢宏偉,白色與紅色交錯,色彩的變化,極具美感。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自由戀愛好麼!──古井重波記

「古井重波記」於新竹座(光復後改名國民戲院,今新竹電影博物館)上映時的電影本事(劇情介紹宣傳單)。

1930年代,台灣引進許多中國電影,為了宣傳電影而譜寫電影宣傳歌,即「中國影戲(電影)、台灣曲盤(唱片)」模式,帶動了台灣創作歌謠的風潮,1932年上映的〈桃花泣血記〉宣傳歌被視為「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今日已為眾人所熟知。而在此之前,中國片其實已經在台灣巡映相當一段時間,其中,1924年的「古井重波記」,是台灣早期放映的中國電影,是否為第一部,尚待更多史料考證。

「古井重波記」為1923年中國「上海影戲公司」發行的默片,講述當代男女追求自由戀愛、卻先後遭保守家庭及地方惡霸阻撓的悲劇。後由旅居南洋的台南人郭炳森引進台灣,於翌年10月,在台南「大舞台」劇院上映。

自由戀愛好麼!
寡婦可以改嫁麼!
女子可以違抗父命麼!
親生子可以當作胞弟麼!
熱血可以做愛情的代價麼!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以揚風雅的《詩報》

《詩報》創刊號封面,詳列該報刊的會長、顧問群與贊助人名單。

1930年今日(10 月30 日),《詩報》創刊,這一本詩刊,長39.1公分、寬27.3公分,2張共8個版面;發行了幾期,不得而知,翻閱各版,共有〈詩報發刊詞〉4篇,魏潤庵(魏清德)的發刊詞,列為首篇,他首段文字開章明義寫出:

改隸*以還,台灣漢學之所以維持者為詩,道德所賴以維持幾分者,亦為詩。
(*改隸,指清廷割讓台灣與日本,台灣改朝換代為日本殖民統治)

《詩報》發行的6年前(1924年),張我軍倡導新文學,於《台灣民報》發文〈請合力拆下這座敗草欉中的破舊殿堂〉、〈絕無僅有的擊缽吟的意義〉,丟出了反對舊文學的震撼彈。

那是個傳統文學和現代文學仍然並陳的年代,白話文、新詩和文言文、舊詩,競逐當代文壇,新舊文學論戰下,被批評為「糟糕的台灣文學界」(張我軍與)的堅守傳統文學的士大夫,創辦了這份「微不足道」的《詩報》,有其顯現舊文人的毅力和骨氣。

《詩報》是屬於「地方型」雜誌,發行所、編輯所、印刷所都在新竹州的桃園郡桃園街,但是從贊助者、廣告業主,可以了解還包括新竹、宜蘭等地。

《詩報》的會長從缺,但設有兩個副會長:杜香國和盧贊祥,顧問群則洋洋灑灑,在首頁報刊刊頭下,列有30人之專欄多;都是全台頭角崢嶸的詩壇人物,霧峰林家的林幼春和連雅堂、趙雲石等台南府城詩人外,北部的黃純青、林述三也在內。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日本時代的中華民國雙十節

日本時代,清朝與中華民國還沒有在台設立領事館的時候,由「華民會館」之類的組織挑起「在台華僑」的交涉與協助等事務,右圖為1903年「台北華民會館」成立時的廣告,左圖為1926年高銘鴻當選「台灣中華會館」會長的證書。

乙未割台,台灣「淪日」,閩粵人士東渡返回中國內地,日閥基於當時台灣社會需求以及一般國際通例,並沒有加以全面設限,中國渡台人士仍然逐年增加,只是初期台灣沒有「中國領事館」,因此唐山人(內地籍人)與日本當局交涉,只得委託於第三國人士,據稱以德國人最多。

「唐山人」出外來台,深覺有「結社」互助之必要,乃由「義和洋行」容祺年與楊懷瑾、林步雲、陳焯如等人發起在台北創設「清國會館」。1903年(光緒29年)3月3日提出申請立案,旋於4月16日核准設立,但名稱卻改為「台北華民會館」,於4月22日正式成立,在艋舺知名酒樓「平樂遊」舉行協議會,會中推選容祺年、吳文秀為正、副館長(會長)。

「台北華民會館」何時解散,已不可考,惟「唐山人」結社並未從而中斷。1922年1月12日,高銘鴻邀同「在台華僑」於台北創設「華僑俱樂部」,後來改組為「台灣中華會館」,於1923年6月10日,在大稻埕江山樓舉行創立總會,當時會員已有350人,全台則大約有3萬名華僑。會館設於大稻埕港町(今貴德街),後多次搬遷,但都在大稻埕。

該年的10月10日,即中華民國雙十節國慶日,「台灣中華會館」在會館內舉行慶祝會館成立暨中華民國國慶典禮,500餘人與會,來賓包括總督府外事課長、謝汝銓、蔣渭水等人。

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伊能嘉矩的台灣心、南國情

伊能嘉矩親函的「台灣島」地圖明信片,內容中譯如下:「敬啟者 見您一切安好,深感喜悅之情。今年春天在大阪拓殖博覽會*19134月至6月間舉行)見到您的大作陳列,甚感欽羨不已。日前經由菅野的介紹,有幸拜領大作,感謝您的盛情厚意,我會將大作長置書桌,做為良師,敬讀學習,謹以此函,敬申謝忱。敬上」

1925年今日(9月30日),《台灣文化志》作者伊能嘉矩病逝,享年59歲。「台灣研究」在日據時期,雖然不少是統治階級為著「知己知彼」而整理、編集,但是從傳世的不少日本學者所著有關台灣的書籍觀之,可說成績豐碩,而且我們也必需承認這些嘔心瀝血之作的永恆價值,伊能嘉矩是其中可歌可頌的人物之一。

伊能嘉矩,字朋卿,又字梅陰,號蕉鹿夢,堂號為梅月堂;生於1867年,世代書香,小時候從祖父學習漢學;19歲遊學東京,入斯文黌及二松學舍,後被推薦進入岩平縣立師範學校,因1889年2月11日憲法公布之日,發生了宿舍騷動事件,他被指為是主謀人物,遭受退學。失學後,投身報界,開始記者生涯,曾擔任東京每日新聞社助理編輯及日本新聞編輯長。

1895年6月,日本宣布統治台灣,領台施政的5個月後,29歲的伊能嘉矩以台灣總督府囑託身分來台,他渡海過台灣前,發表一篇文章〈我的赤誠之心,謹告知前輩諸君子〉,展開對研究台灣的志業「宣言」。

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台灣總督官邸

1901年總督官邸初建成的外觀(上圖)。總督官邸經歷年修繕、改建,以西側平房最晚興建,約1920年落成,經由走廊與官邸相連,為總督平日居所,箭頭所指為西側平房興建時的樣貌(下圖)。

擁有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權力於一身的台灣總督,有「土皇帝」之稱,他是日本殖民台灣的最高統治者,日本據台之初,「土皇帝」的官邸設在清末西學堂內,臨時棲身之所,難以突顯其權貴,營建一座豪華氣派的官邸,成了首要之務。

彼時,台灣總督需面臨不少內憂,除傳染病盛行外,「平定」台灣,並沒有「平息」台灣人反抗。第一任到第三任總督為樺山資紀、桂太郎、乃木希典,3任任期總共才3年;直至1898年2月出任第4任總督的兒玉源太郎才規劃「永久的官邸」,預計於1899、1900年興建,但直到1900年4月,始決定總督官邸與民政長官官邸的基地,於1901年今日(9月26日)落成,但包含內部裝潢等工程於10月間全部完工。

總督官邸和位於大直山麓的台灣神社(今圓山飯店)是在同一年竣工,兒玉源太郎為巡視這兩個工地,常騎著馬來往視察進度。台灣神社主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親王妃來台參加神社的安座與大祭期間,即入住甫落成的總督官邸。

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台北第二高等女學校

台北第二高女校門與校舍外觀,二名穿著白色衣裙、戴白帽的女學生正走出校門,前方的三線道路(今中山南路)路樹茂密,綠意盎然。

1919年今日(9月20日),「公立台北高等女學校」新校舍落成,學校正式遷入,校址即現今的立法院。

公立台北高女的建校源於1919年4月1日發布的「台灣公立高等女學校官制」,在台北、台中分別設立一所二年制的高女,台北高女於5月1日開校,但因為新校舍尚未完工,所以是借用西門外街的台北高等小學校(今福星國小前身)舉行第一屆開學典禮,初期也在那裏上課,學生總共96人。待位於「東門外」6番地(1922年台北市町名改正後劃歸「幸町」)的新校舍竣工後,方於9月20日遷入,學校位於台北州廳南側,興建於1918年,起初是做為台北高等小學校新校舍之用,因台北高女創校,便由該校使用。

1921年,日人又發布「台灣公立高等女學校官制」,「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女學校」改稱「台北州立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前身),公立台北高女則改稱「台北州立台北第二高等女學校」,簡稱台北第二高女、台北二高女。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急公好義」洪騰雲

左圖為晚年的洪騰雲,右圖為表彰洪騰雲義舉善行的「急公好義坊」在日據初期的樣貌,道路盡頭為尚未拆除的西門。這座華麗的旌表因「市區改正」(都市計畫)拆遷後的街道景觀,請請參見本部落格〈榮町大街與辻利茶鋪〉

台北市衡陽路闢建於有清時代,稱為「石坊街」,係因立有表揚艋舺貢生洪騰雲於1880年(光緒6年)捐建考棚事蹟的「急公好義」石坊而得名,橫額有記:

「福建台灣巡撫劉銘傳奏:台北府淡水縣四品封典同知銜貢生洪騰雲,因府城建造考棚行署,捐助田地並經費銀兩,核與請旨建坊之例相符,仰懇天恩,給予「急公好義」字樣,以示觀感,光緒十三年潤四月十六日奉硃批著照所請,禮部知道,欽此。光緒十四年立。」

牌坊題刻數聯,擇其二如次:
培子孫數十世種福之田,積善有餘慶,眴看雲礽聯甲第;
體國家三百年養士之德,博施宏素願,允邀日下沛恩綸。
慷慨荷宸褒,見義勇為,綽楔留方千古仰;
捨施先試院,有基勿壞,士林遍譽一時新。

洪騰雲,字合樂,號忠慎,原籍福建省泉州英杭,生於1819年2月27日(嘉慶24年2月4日),卒於1899年今日(9月11日)。少時隨父玉輝(汝璽)渡台,住在淡水廳艋舺土治後街。設「合益」商號,經營米糧,不數年臻小康,後轉經營貿易,以「艋舺港」為出口地,與泉州、廈門互市往還,由於經營得法,成了巨賈。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浩氣蓋山河的八卦山之役

1895年東京《風俗畫報》推出好幾期臨時增刊的「台灣征討圖繪」,右圖為其中一期封面「山根少將於大肚溪右岸視察敵情」,描繪日軍兵分多路準備進攻彰化城之前的情景。河對岸為抗日軍的營帳,砲火四射。左圖為該期插畫之一「八卦山砲台」,壘壁以石塊構築,有磚構城樓和四座砲台。

1895年今日(8月28日),台灣人武裝抗日中犧牲慘重的戰役──「八卦山之役」爆發,四千壯士悍守彰化,與武力征討台灣的日軍喋血奮戰,氣壯山河。

彰化城是清代中期台灣中、北部的政治中心,有「半線」之稱;城旁即制高點定軍山(八卦山舊名),《台灣通史》中提到:「彰城小如斗,八卦山當其東,俯瞰城中,山破則城亦破,故守禦多重此山。」

1895年日軍侵台,自北而南武力接收台灣。台灣民主國在台北失守後潰散,各地義軍仍據守抗敵,因武器、糧餉與訓練不足,且彼此間欠缺統籌等因素,新竹、苗栗、台中相繼失守,吳湯興與徐驤等人率領的義軍、台灣知府黎景崧旗下「新楚軍」與「黑旗軍」吳彭年,均退至彰化,加上從南部北上的黑旗正勇等援兵,共四、五千名兵力,據守彰化城。

日軍近衛師團欲強渡大肚溪時,被埋伏的義勇所退,乃駐紮北岸崁仔腳待命。8月26日,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山根少將、緒方中佐等人偵查抗日軍陣地時,遭李士炳率義勇猛烈發砲轟擊,據《風俗畫報》報導,「砲彈落點極為準確,這是清兵罕見的表現」,但日軍實際傷亡情形,則未敘述。

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

空飄汽球與「紙彈」空飄傳單

11月12日為國父誕辰,反共抗俄年代,歷年均動員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並對大陸「匪區」空投或空飄大量國父遺像、標語等傳單。1966年為國父百年誕辰,活動規模盛大,當時空飄到大陸的國父百年誕辰紀念傳單,印製精美,是一份六冊的「三民主義模範省──台灣」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大量宣傳照,圖為其中「食」篇的封面,內容包括彰顯中華民國成就的文案、國父遺像與遺訓、祖孫三代共享豐盛大餐的宣傳照。

1966年今日(8月1日),「中華民國各界空飄汽球慰問大陸同胞捐獻委員會」在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展出「空飄汽球及實物展」,之所以舉辦這個為期僅僅三天的展覽(第三天加入展示各種海漂器材、可裝載數十份傳單的空投炸彈),係因為該會在本年發動了空飄汽球捐獻運動,為加強勸募,遂透過展覽來向各界說明捐獻空飄汽球、擴大「對匪心戰」的意義。

空投傳單,是一種心戰手法,日本時代戰爭末期,盟機就時常在台灣空投「紙彈」,藉以動搖人心。1949年國府撤退來台後對中國大陸的空投、空飄傳單與物資,最早是在1950年3月3日,也就是蔣中正宣布「復行視事」的二天後,二架轟炸機裝載15萬份「蔣總統視事文告」,從台北飛至舟山群島的定海(當時國軍仍駐守舟山群島、海南島,尚未撤退),再轉飛京滬一帶空投。

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洋房牌」廣告火柴盒

 約1960、70年代的遠東紡織「洋房牌」廣告火柴盒(台灣火柴公司承製)。「洋房牌」的商標圖案為獨棟洋房,這個火柴盒下方的英文SKYSCRAPER(摩天大樓),是「亞洲水泥」與遠紡「洋房牌」同名的「洋房牌」水泥商標所添加的,亞泥為遠紡創辦人徐有庠與華僑於1955年投資創設,「洋房牌」水泥於1960年今日(7月21日)應市。

「洋房牌」為1950、60年代遠東紡織公司(今遠東新世紀公司)最知名的品牌,公司原名「遠東織造廠」,和本部落格之前介紹過的「否司脫襯衫」相同,原本都是中國大陸江浙地區的紡織廠,1949年因台海兩岸局勢鉅變而遷台,設廠於台北縣板橋鎮(今新北市板橋區),初期推出與大陸時期同名的「洋房牌」棉毛衫、汗衫、拉鍊衫以及「吉普牌」衛生衫、汗背心、圓領衫等。

後來陸續添購設備,成為台灣第一家從棉花(自美國進口)、紡紗、織布到成品一貫作業的紡織廠,其中,「阿里山」牌棉紗銷路拓展至國外,是台灣第一家外銷棉紗的紡織業者。

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火柴專賣

左圖:1901年,台北艋舺(今萬華)的周集泰火柴廠開業廣告,因為品質及原料問題,於數年後停業。右圖:1942年火柴專賣實施後的火柴盒種類,左邊、右下為「新高」,包括家庭用大包裝(一盒1,400支、34錢)與小包裝(一盒90支、3錢),圖案為雄偉的新高山(玉山),戰爭時期,政策標語無所不在,這裏印的是「節約物資」;右上為古代戰甲圖案的「がぶト」。

1942年今日(7月1日),火柴開始實施專賣,度量衡專賣亦於同年稍早實施。當年,台灣各項專賣的收入已突破一億元。

火柴,台灣俗稱「番仔火」(客語為「番火」)、日文稱「燐寸」,清末即出現台灣,日據之後,世界三大火柴製造國之一的日本,獨占市場,台灣本地火柴廠僅在日據初期曇花一現(參見上圖),技術上無法與之競爭,因此始終都是日本製火柴的天下。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為支應龐大戰費,新增各種名目的戰爭特別稅,其中,做為生活必需品的火柴於1938年開始徵收火柴稅。隨著戰局日益緊繃,許多生活物資逐年改為配給制,1940年,火柴實施配給制。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臨海道路」通車

1930年代「臨海道路」石硿子大理石隧道的山海景緻,後方的巴士為「東海自動車會社」所有,該公司為台北、花蓮港的日籍商人合資設立,長期壟斷臨海道路的路權。
1931年今日(6月26日),蘇澳到花蓮的「臨海道路」通車。

這條號稱「絕壁三十一里」的道路是台灣「前山」通「後山」的孔道,前身為清末1874年日軍攻打南台灣的「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奉派來台「開山撫番」時期所建的「北路」。先後由台澎道夏獻綸、提督羅大春負責督建,從蘇澳到花蓮港開鑿山路,全長33里(清里200里)、路寬5尺至10尺不等,當時在蘇澳的起點設有「開路里程碑」,沿路均設有防衛站,但沈葆楨去職後便荒廢失修。

日本據台之後,為統治及開發之需要,先是鎮壓漢人武裝抗日的「土匪掃蕩」,繼而針對日本人眼中的生蕃——台灣原住民,展開「南撫北討」的「理蕃」政策,居住在高經濟價值樟腦區的北部泰雅族,遭受武力征討。1909、1910年間,日警設置南澳隘勇線、興建宜蘭經蘇澳到南澳的道路,路寬3尺。1914年,日人殘酷鎮壓太魯閣族的「太魯閣之役」結束後,即決定開鑿蘇澳到花蓮港的道路,於1916年6月1日動工,先從蘇澳這端開始興建,之後則南北兩端同時進行。

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來自1946年6月的一張明信片

井上伊之助寄給杜聰明的明信片正面,信件內容談到瘧疾疫症續發以及預防、診療等事務。

這是一張戰後初年的明信片,因為郵戳模糊,放大辨認,可以得知是1946年6月。彼時,日本已戰敗,台灣已光復,這張明信片左上角所貼的郵票,雖是方寸之物,但卻是一個「大時代」的產物。

這枚5錢郵票,是大東亞戰爭末期,日據下的台灣所使用的低值郵票,因日本戰敗投降,接收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為使郵政繼續運作,乃將「大日本帝國郵便」的殘存庫房郵票,一律在票面上加印「中華民國台灣省」發行使用。

明信片寄出地點是宜蘭的天送埤,而寄達的地方是台北市東門路。東門路、天送埤,是「改朝換代」後,曾存在一時的地名,而今已成記憶痕跡。

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台鐵「觀光號」啟用

1963年「觀光號」加裝冷氣,空調承造商特別在報紙刊登廣告,祝賀此一創舉。

1961年今日(6月18日),當代「台灣鐵路史上最高級列車」的「觀光號」開始營運。

「觀光號」的名稱,和之後具有濃厚政治意涵的光華號、莒光號、自強號,明顯不同,這應該與當時觀光事業在台灣經濟發展上日漸重要有關,畢竟長久以來鐵路運輸是觀光旅遊的「主動脈」。觀光號啟用前幾個月,台鐵為了配合發展觀光事業,在台北、台中、彰化、嘉義、高雄等大站設立觀光服務中心 ,並調派對號快車的「快車小姐」駐點服務。

觀光號火車頭的列車標誌,非常特別,大圓牌上面有「觀光號」三個紅色大字,下面是台灣省地圖和法文Bienvenue(「歡迎」之意),可說是推動觀光的象徵。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台北大轟炸

約1920年代初期的台北「城內」空照圖,圖上標示的Taihoku(日語的台北)Park,即今二二八和平公園,戰爭時期,公園內挖了許多防空洞,1945年5月31日台北大轟炸時,公園內落彈嚴重,彈坑累累。本圖藍圈標示之1台灣總督府、4台北第一高女、5台北醫院、台北帝大醫專部,均受創嚴重;紅圈標示之2總督府圖書館與台灣電力株式會社、3總務長官官邸,則遭炸毀,消逝於歷史的硝煙之中。

1945年今日(5月31日),一百多架美軍B-24轟炸機在台北市區猛烈轟炸,重創台灣統治中樞的台北「城內」區。

「盟軍轟炸,驚天動地」,從光復初期流傳的「五天五地」第一句,可見日據末戰爭時期美軍瘋狂濫炸台灣的程度。當時,同盟國空軍對台灣逐步採取「區域性轟炸」,除了對有形建物或軍事設施造成損害外,更打擊無形的民心與士氣,1945年1月起,台灣便籠罩在美國飛機密集空襲行動之下,各地機場、港口、車站及重要工廠設施皆受創嚴重。

台北市區自1945年3月起,不時遭受美機轟炸,除了白天的空襲,後來還每晚數次飛臨台北上空或投彈或威嚇飛行,時稱「定期便」(引自黃稱奇《撐旗的時代》)。

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台中一中同盟罷課事件

台中一中校友會為了平息校方對罷課事件的嚴厲處分,而召集校友舉行協商會議的公告,於5月16日在台中公會堂舉行,會中決議學校當局使事態惡化,應負責任,應讓全部學生復學。

日據時期的學潮事件,雖為民族運動史上的小漣漪,但台籍學生「對日籍學生的優越感和學校當局的歧視,發生反抗的風氣。」自有其影響層面;「台中一中罷課事件」是當代「學生自覺」運動之一。

台中一中的學寮(學生宿舍)雇有「炊夫長」中村,為學生準備伙食,中村的太太原來在外租屋,舍監為同情他們夫妻,減輕其負擔,容許她帶著四、五個子女住進宿舍,中村的妻子脾氣不好,而且子女經常吵鬧不休,因此常和學生衝突。

1927年今日(4月29日),中村的妻子明知栗粉內有老鼠屎不能吃,竟然裝不知道,一位台籍炊夫發現了,告訴學生,菜內有老鼠屎不能吃。學生群情憤怒,要求舍監處理此事,日籍舍監置之不理,當舍長、寮長的五年級住校生乃連署向下村校長提出辭書,表示不願再負責校舍自治事務,結果校長不但立刻批准,而且還召集全部住校生訓話,要求務必遵守三項規定:
    一、本日起停止宿舍的自治。
    二、不問任何理由,停止學生的發言權。
    三、以後住校生必得絕對服從舍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