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觀光號」加裝冷氣,空調承造商特別在報紙刊登廣告,祝賀此一創舉。 |
1961年今日(6月18日),當代「台灣鐵路史上最高級列車」的「觀光號」開始營運。
「觀光號」的名稱,和之後具有濃厚政治意涵的光華號、莒光號、自強號,明顯不同,這應該與當時觀光事業在台灣經濟發展上日漸重要有關,畢竟長久以來鐵路運輸是觀光旅遊的「主動脈」。觀光號啟用前幾個月,台鐵為了配合發展觀光事業,在台北、台中、彰化、嘉義、高雄等大站設立觀光服務中心 ,並調派對號快車的「快車小姐」駐點服務。
觀光號火車頭的列車標誌,非常特別,大圓牌上面有「觀光號」三個紅色大字,下面是台灣省地圖和法文Bienvenue(「歡迎」之意),可說是推動觀光的象徵。
做為高階車種,觀光號內裝舒適華麗,設備完善,車廂內部為淡綠色,座椅為坐臥兩用,每車裝設9個自動搖動電扇,一般車廂外,附有餐車,和柴油特快車相同,也有隨車服務的「觀光號小姐」。
1961年觀光號初登場時票價比當時的坐臥兩用快車約高出25%,台北到高雄票價為150元5角。6月17日,台鐵開始預售觀光號車票;6月18日上午9時,第一班「觀光號」從台北開出,下午3時14分準點抵達高雄,第二班則是9時30分從高雄開出,於下午3時45分抵達台北。二列車次均客滿,向隅的旅客就只能站著。
為了厲行節約,鐵路局並未替觀光號舉行類似1956年柴油特快車的通車儀式,而是以汰除「貨車代用客車」的「革新措施」,來做為觀光號通車紀念。所謂的貨車代用客車,顧名思義就是以運送貨物的篷車代替客車使用,既然原本是運貨用,旅客搭乘時,其簡陋、不舒適,可以想見,因為鐵路車輛不敷用,這種代用客車自光復以來即開始使用,多年來遭旅客詬病。
觀光號車廂原本就設定有冷氣,但通車之時,冷氣尚在和相關廠商洽談階段,直到二年後的1963年才裝設,於該年7月啟用,第一個月免費,8月起票價加收「空氣調節費」,台北至高雄票價為188元。在此之前,1962年北-高票價為157.5元,1962年5月起又因為期一年的「國防臨時特別捐」提高30%,北-高票價205元,突破200元大關。
時代的飛輪往前滾動,曾經最新最舒適的觀光號,也隨著歲月而老舊,再加上「鐵路電氣化」後不敷使用、簡化對號車種等因素,1977年起,服役16年的觀光號準備逐漸汰換,改以「莒光號」接棒登場,1978年4月24日,從台北開出最後一班觀光號,翌日從屏東開回,4月26日,馳騁台灣17年的觀光號就此功成身退。
◎本文取自1960年代報刊、《認識台灣:回味1895~20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