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月1日《台灣新民報》「曙光」欄刊出了賴和(筆名「甫三」)的「農民謠」,道盡了日本時代台灣農民生存處境的艱辛與悲哀。同個版面上,亦刊載了「台灣第一次西洋音樂比賽的推動者」李金土為這首農民詩所譜的曲。 |
「白話詩」是「白話文運動」下,必然萌生的文學枝芽,而「台灣白話詩」的興起,不僅是對「古典詩」的反抗,而且也是基於對舊詩人瞞心昧己作風的不滿。
1923年5月22日,追風(謝春木)以日文寫了「詩的模仿」為四首短篇白話詩(讚美番王、煤炭頌、戀愛將茁壯、花開之前),後發表於1924年4月10日出版的《台灣》雜誌第5年第1號,是為「台灣新文學」的第一首發表在雜誌上的新詩。
日本時代詩社的成立,原是一些在異族統治下的文士,為保存大漢民族文化於不墜,以「無淚可揮惟說詩」的心境,群起結社,各地紛紛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