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台灣橄欖球運動之父──陳清忠

今天(514日)是「台灣橄欖球運動之父」陳清忠誕辰。陳清忠出生於1895514日,父親陳榮輝是台北近郊五股坑人,五股坑就是馬偕創建第一座教堂、第二所教會的地方。陳榮輝原名陳火,是馬偕博士的及門弟子,與嚴清華同為北部教會首次受封的兩位牧師。
1885年,劉銘傳撥付一萬銀元給馬偕,以賠償中法戰爭時被台灣民眾因「反洋」而搗毀的教堂,馬偕將此款重建新店教會,是北部教會第一個自治堂會,由陳榮輝出任該教會首任牧師,陳清忠是他在「新店自治堂會」任內喜獲的次子。
陳清忠於牛津學堂(今台灣神學院前身)畢業後,1912年,教士會選派他赴日本「同志社大學」英文系深造。陳清忠深好音樂與體育,在這兩項課外活動,他都是校內的靈魂人物,他參加了同志社大學男聲合唱團,也擔任該校橄欖球隊選手,位置翼鋒,每場上陣,都是受人矚目的角色。同志社橄欖球隊曾是日本關西地方的強隊,與當時東京的慶應大學球隊,實力旗鼓相當,相互稱霸日本球壇。

1920年,陳清忠學成返鄉,於馬偕兒子偕叡廉創辦的台灣第一所五年制中學校──淡水中學(今淡江中學前身)擔任英文教師,以報答教會栽培之恩。
他鑑於橄欖球這種西洋「紳士意識」的運動,值得在自己鄉土推廣,於是利用課餘,召集學生,加以訓練,1923年(橄欖球運動發明後的一百年),他組織淡水橄欖球隊,為第一支台灣人橄欖球隊,山明水秀的淡水,也因之成為台灣橄欖球運動的搖籃地。
除了當教練之外,陳清忠也加入球隊,和同學們一起在球場上奔跑,對傳球、接球、鉤球、踢球等基本動作,都要求非常嚴格,每天汗流浹背,泥土滿身。他時刻以橄欖球的人生觀告誡同學:「橄欖球運動是理性的格鬥,要有能忍受碰傷的體格,不認輸的旺盛鬥志,球是橢圓形,雙頭尖,因而滾動特具彈性,充分表示人生奮鬥的意義。」初期因為沒有外隊抗衡,只好將自己的球隊分成兩組,作練習比賽。
熱愛體育的陳清忠,曾在1921年的全台運動會奪得100公尺、200公尺冠軍,當年,他也和七位台灣選手獲選到東京參加遠東奧運(日本、關東州和中國合辦)的日本選手選拔賽,雖沒選上,亦可見其實力。
陳清忠一手栽培的淡水橄欖球隊是球場常勝軍,不但保持了對鐵道路隊、高商隊、高校隊等日本人球隊的全勝紀錄,還在1932年擊敗了來台訪問的英艦勘培蘭隊。
1946年6月,台北新公園(今台北228紀念公園)運動場舉辦光復後第一次橄欖球比賽,參加球隊計有虎隊、淡中隊、建中隊、烏鶖隊,這一場比賽就是由陳清忠執笛。1947年,陳清忠更發起組織「台灣橄欖球協會」,開了風氣之先,成為所有單項運動中第一個成立的協會。
在音樂推廣方面,陳清忠有「台灣合唱之父」的美譽,1919年,他和教會友好組織台灣第一個男聲合唱團GLEE CLUB,成員有陳溪圳、駱先春、張崑遠、吳清鎰……等人,以古典歌曲及聖樂為主,曾遍至台灣各地演唱。
終生貢獻教育的陳清忠,光復後曾任純德女中校長,倡導各類運動,乃有名聞遐邇的純德女子籃球隊的誕生。他又推動合唱活動,純德女中合唱團在北區頗享盛名。
1960年4月6日,陳清忠辭世,享年65歲,葬於關渡,墓碑上塑了一個橄欖球,橄欖球界人士並於1968年開始,每年3月在淡江中學舉行「清忠杯」大會,由淡江校友俱樂部主辦,以紀念這位台灣第一位推展橄欖球運動的功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