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台灣第一位法學博士」葉清耀

葉清耀及其法學博士學位證書。
1932 年今日(8月10日),日本的明治大學以第八號「學位記」,頒授葉清耀法學博士學位,葉清耀因之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法學博士殊榮的人。

葉清耀,1880年生,東勢中嵙庄人。父親早逝,家境清苦,由母親務農營生,含辛茹苦帶大。就讀東勢公學校時,為了分擔母親的工作,放學後都幫忙家務,下廚煮飯,工作到深夜,但功課卻從不後人,尤其作文,經常引經據典,頗得師長嘉許。

公學校畢業後,家貧無力升學,跟隨長兄陳葉烈(從母姓)上山趕樟腦油(東勢是清代台灣北路三個伐木區之一,直到1970年代仍為樟腦重鎮),他的老師以他天資聰穎,竟然輟學,覺得可惜,乃勸其大哥務必助其升學。

葉清耀不負師、兄所望,如願考取台中師範學校,畢業後分發至埧雅公學校(今大雅國小);滿義務年限之後,於1908年通過總督府文官考試,在法院(任職地依文獻資料,包括台北、台中、新竹等地方法院,說法不一)當書記、通譯。有感於擔任委任官,升遷不易,非取得大學文憑,實難出人頭地,而當時台灣又無大學,於是辭去現職,1913年10月,負笈日本。

1914年,葉清耀考入明治大學法科,為籌措學費及生活費用,他在日本收購價廉的肥豬肉,熬成豬油,寄回台灣銷售,如此數年,半工半讀,終於完成大學學業,於1918年畢業。

當時,日本高等考試試務所不准台灣人報考司法科考試,葉清耀甚為不平,與一位林姓友人約定聯名呈遞參加考試請願書。不料友人臨陣退縮,葉清耀於是單獨求見司法大臣,呈上請願書,義正嚴詞地表示考試制度豈能內(日本時代稱日本為內地)、台有別?司法大臣准其所願,葉清耀終為台灣同胞爭取到司法科高等考試的資格。

1918年12月,葉清耀順利通過司法科高等考試,取得「辯護士」(律師)資格,登錄東京地方裁判所所屬辯護士,為「本島最初辯護士登第者」。消息傳回鄉梓,東勢父老敲鑼打鼓,沿街鳴炮慶祝。不久,葉清耀返台,1919年5月在台北執業,事務所開在大稻埕的建成街(今圓環附近、南京西路、天水路一帶)。

1923年年底,「治警事件」爆發,日人打壓台灣議會期成運動,蔣渭水、蔡惠如等17名被告聘請了多位日籍律師與葉清耀為辯護律師,這件被稱為:「開台未曾有的政治色彩巨案」,葉清耀在法庭上,為被求刑論告有「反叛罪嫌」的蔣渭水諸人答辯,慷慨直言:

「檢察官說:『台灣議會請願是危險思想,而且攪亂社會的安寧秩序。』這樣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他們未曾破壞社會組織,或做過顛覆政府的行為,被告等不過是依憲法的請願權,行使請願而已。又說被告等企圖獨立,這更是妄斷。台灣沒有獨立的經濟,也沒有武器,只有炊事房的破菜刀而已,也沒有外國的援助,怎麼會獨立?」 
葉清耀依法論法,為「治警事件」被告辯護,他的論點,不僅是為這些書生脫罪,而是將台灣人的呼聲,帶到日本人主持的法庭上,伸張正義。

中部人士漸聞葉清耀的正直善辯大名,陸續前往求教者甚多,為著業務需要,葉清耀在台中另設分所,後來由於中部業務日漸繁忙,而且他也有意多為家鄉服務,乃決定結束台北事務所,移至台中執業。


1932年,葉清耀以「刑法同意論」論文,經明治大學法學部教授會審查合格,該校於8月10日(文部大臣於7月13日授與葉清耀法學博士學位,7月15日官報發令),以第八號學位記,頒授葉清耀法學博士學位,是台灣第一位在法學上爭取到最高學位的人,東勢鄉親特在公會堂舉行慶祝會,致贈由名書法家劉曉邨所書「望重天朝」匾額一方。

葉清耀的「刑法同意論」博士論文,於1933年由東京有斐閣發行,此書厚達605頁,當時的日本文部大臣鳩山一郎為其題字,並由前台灣總督府總務長官下村宏(1916~1921年任職)為其作序。

1930年「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時,葉清耀被推舉為理事,向日閥爭取實施地方自治制度。他獻意甚多。1933年,自盟理事會鑑於朝鮮與台灣同為日本殖民地,地方自治制度之施行,朝鮮先於台灣,決議派遣葉清耀與楊肇嘉、葉榮鐘赴朝鮮考察地方自治制度。由於日夜趕路,舟車勞頓,葉清耀在新義州旅次,突發腦溢血,病況十分嚴重,經其子葉作樂從日本趕往照料,並送回台灣療養,才度過危險期。

此後,時局一日比一日壞,民族運動也被壓制得聲息力竭,葉清耀亦因健康因素,退隱山林。1942年,戰火日熾。葉清耀在戰時物資、醫藥短缺下,身體日益衰弱,終因肝病而與世長辭,享年63歲。

台灣民族運動史上,葉清耀並不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的事業是法學,他憑藉著淵博的法學素養,在鄉土上,為同胞仗義執言,並以法論法,向執法者抗爭,不僅為同胞爭取法律上的地位平等,進而爭取政治上的地位平等。無奈,在強權就是公理的時代下,他的呼聲是微弱的,他的抗議是無效的。歷史的浪潮可能將葉清耀的抗日事蹟,沖刷殆盡,但是他「台灣第一位法學博士」的地位,是不能撼搖的。

註1:《台灣第一》「葉清耀」篇之原註:1993年10月,日本株式會社東方書店所出版吉田莊人所著「人物ベ見る台灣百年史」一書中之「日本統治下の法曹界」係未經同意,自行翻譯本文;其「台灣第一位博士」杜聰明之文也大部分參照本人之著作。

註2:註1之日文書籍「人物ベ見る台灣百年史」,中譯本譯名為「從人物看台灣百年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