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歡迎來作曲。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台灣人的劇院──永樂座

永樂座為大稻埕茶葉大亨陳天來發起投資興建,落成於日本昭和天皇還是皇太子,舉行成婚大典那一年,也就是1924年。其興建的源起,是在1921年大稻埕人士倡議興建新式劇場,且兼做集會之公會堂使用;1923年中起工,1924年2月5日(舊曆大年初一)舉行落成典禮暨開幕首演。
戲院座落於永樂市場前空地今迪化街46巷內,樓高4層,外觀華麗,窗飾為四座藝術女神像的雕塑。內部構造則走日本風,共1,505個座位,票價分作三等,開幕首演特邀來自上海的樂勝京班演出。
永樂座外觀與電影本事、戲院標誌(左上),圖片取自2009年於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臨秋三唱──台灣一代歌謠詞人李臨秋百歲紀念特展」(4.22-6.30)展場一隅,莊永明為該展顧問。
永樂座是台灣人的劇院,見證了許多歷史,比如1925523日,劉喜陽等50多位台籍人士組成台灣第一個電影研究會「台灣映畫研究會」,出資並身兼編導演「誰之過」,是台灣人第一部自製電影,19259月在永樂座上演,可惜票房不佳,研究會因而解散。
1931年,領導台灣人以政治結社抗日,有「台灣孫中山」之稱的蔣渭水,其告別式在永樂座舉行,當時,台灣各地五千多名群眾,趕來參加這一次「台灣大眾葬葬儀」。

台語創作歌謠詞家──李臨秋,也是因為在永樂座當「給仕仔」(工友),因緣際會投入1930年代的台語創作歌謠市場,最後做到經理。
新劇的舞台
永樂座除了電影放映之外,也是各種戲劇表演的舞台,大陸的京班、上海班、福州班的戲園,都來此演出,也曾排演過「新劇」(話劇)。
「台灣新劇第一人」張維賢1924年組織「星光戲劇研究會」,推展新劇,四處公演,192728年,都曾在永樂座演出。其中,19275月,是為了「台灣乞丐之父」施乾所創辦之慈善機構乞丐收容所「愛愛寮」蓋建寮舍而募款,在永樂座和艋舺的萬華戲院分別公演了四天三夜。
「星光」因經費不足解散,張維賢赴日習藝返台後又於1930年成立「民烽劇團」,1933年秋天在永樂座公演四天。四齣劇目包括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名作「人民公敵」,是一齣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陰暗與敗德的傑作。
日據末戰爭時期,皇民化運動鋪天蓋地,新劇的「最後一幕」也是在永樂座落下。194393日,厚生演劇研究會在永樂座首演「閹雞」、「高砂館」、「地熱」、「從山上俯瞰都市的燈火」等四齣劇。
更名永樂戲院
台灣光復後,永樂座改名永樂戲院。1948年冬,顧正秋的京劇班在此公演,顧劇班一口氣就唱了五年,演出一千多場,使平劇在台灣「打開了局面」(顧正秋語)。演出期間,許多達官富賈前往捧場,蔣經國也是常客之一。
 19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是台語影片快速興起、盛況空前又黯然落幕的年代,這份本事為日本時代曾經當過電影辯士、新劇演員的呂訴上,所導演的台語片「愛情十字路」;本事最上方,可以看到永樂戲院標榜是「台語影片大本營」。
左側文案「重新改裝,富麗堂皇,電扇密布,座位舒適」,可以想見電扇尚且昂貴、遑論享受冷氣的年代,戲院所能提供的「舒適」享受。至於右側文案「復興中華民族,完成國民革命」,則是反共抗俄年代習見的政治口號。

1960年,永樂戲院因經營困難,陳天來的子孫出售產權,被拆建成兩列布市,這家「台灣人的劇院」就此走入歷史。
 ◎資料取自《台灣百人傳》《大稻埕逍遙遊》《台北老街》

2 則留言:

  1. 莊老師依據蔣渭水告別式影片拼貼成永樂座正面如下圖,很漂亮http://img836.imageshack.us/img836/4032/all1f.jp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