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1957年的機械工業展

機械工業展紀念郵封,紀念戳以齒輪為外框圖案,明信片的「光復大陸」2角郵資與「服從最高領袖,實行三民主義」文案,則是反共抗俄時代常見的圖騰與標語。

1957年今日(10月25日),被視為「四年經建成果展覽」的台灣機械工業展覽會,在台北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棒球場盛大開幕。

所謂的四年經建成果,係指1950年代美援支持下所實施的兩階段「四年經濟建設計畫」,第一期自1952年啟動。1953年,行政院成立經濟安定委員會(經濟建設委員會前身),主張「發展民生工業以減少進口,節省外匯」為基本內容的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成功地扶植了民營工業的發展,使台灣在五年內共增加了6千家民營企業。

1957年,實施第二期經建計劃,以繼續開發資源、增加農業生產、加速發展工礦事業、擴大出口貿易為目標。該年內,中國人造纖維、台塑先後開工,裕隆吉普車問世,揭開農業機械化時代序幕的「耕耘機作業表演大會」,也在台北市敦化路(敦化南、北路前身)的稻田展開。


為了促進台灣機械工業發展,並改進技術,政府決定在「光輝十月」以百萬元經費舉辦大規模的機械工業展覽會,由經濟安定委員會下設的工業委會機械工業推進小組、機器工業同業公會聯合舉辦。不過原本是預定在10月10日國慶日開幕,後改在10月25日光復節揭幕,展至11月11日。

台北新公園在1950、60年代是台北市的大型展覽場地,機械工業展在新公園棒球場搭建會場,共有四座展館,參展廠商100多家,包括台灣電力公司、台灣鋼廠、台灣鋁廠、機械工程處、大陸公司等單位與民營廠家,共展出重機械、交通工具、電工器材等逾一千件產品,在國產品為主的展品中,日本三菱會社贈送唐榮鐵工廠的KATSURA牌耕耘機用引擎,在彼時農機起步的年代,是展覽的一大焦點。

◎本文取自《認識台灣:回味1895~2000》、1950年代報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