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微型蒐藏展 展覽預告


個人蒐藏展將於5月6日於台北中山堂開展,各界來看大歡迎!

展場不大,所以稱「微型」蒐藏展,主題為中山堂及其周遭地景之變遷,海報圖像如下,其他相關訊息,擇日另刊。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好漢剖腹來相見

人人稱「嶄」(好)的台語飲酒歌──〈杯底不可飼金魚〉於1949年的今天(418日)「台北文化研究社」第二次音樂會上首度公演,地點在台北中山堂,這首歌曲係由呂泉生作詞、作曲,在這場音樂會上,他本人獨唱,由張彩湘伴奏。……
識歌,猶不識人
歌不是僅因唱而存在,有時必要去讀它;讀其時代背景、讀其社會意義,如此這首歌的生命力才會更強。
呂泉生在襖熱炎夏下創作,這是他「電台時代」的留影。
 〈杯底不可飼金魚〉,如果僅去唱它、聽它,感覺上它是〈燒酒歌〉而已,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首上好的台語飲酒歌罷了;惟有去讀它、瞭解它後,始可知道是史詩!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苦酒滿杯心酸酸

我君離開千里遠,放阮孤單守家門;
昧食昧睏腳手軟,暝日思君心酸酸。
這首有「新式哭調仔」之稱的〈心酸酸〉,係1936年由勝利唱片公司發行,作詞人是陳達儒,作曲人是獻身流行歌壇,端著「苦酒滿杯」,於1967年今日(412日)在貧病交迫下棄世的姚讚福。
創作〈心酸酸〉時代的姚讚福。
1967年周添旺、林禮涵合作「閩南語時代歌曲」唱片,由王秀如主唱。唱片選錄了姚讚福譜曲、陳達儒作詞的〈心酸酸〉,周添旺、林禮涵和姚讚福都是1930年代台語流行歌的創作者,但是,1967年這張唱片出版前幾個月,姚讚福已在貧病交迫下逝世。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正港台灣人

「台灣放鬆鬆」書系第一本《正港台灣人》封面、封底。
﹝總策畫序﹞寫於2000年
閱讀歷史,會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嗎?
了解歷史人物,會是一種困難的事情嗎?
放輕鬆!請靠近一點,翻一翻這套書;你會發現歷史並不生澀,歷史也絕不難懂,歷史更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你會覺得歷史人物絕不是「神主牌」,更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何況你所要貼近的是台灣人物,你所要明瞭的是台灣歷史。
沒有錯,就從這時候開始,讓我們走進時光隧道,讓我們回顧歷史長廊。
學習歷史,最快的入門方法是閱讀傳記,正如史學家羅斯(A.L.Rowse)所說的一句話:「閱讀傳記是可以學到許多歷史的最便捷方法。」

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雨夜花落知多少

〈雨夜花〉是「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所灌錄的一首台語流行歌曲,1934年今日(43日)出片發行,由純純小姐(本名劉清香)首唱,作詞人周添旺25歲,作曲人鄧雨賢29歲,都是正值創作的高峰期。……
1930年代,〈雨夜花〉風行後各地印製的歌本之一。
鄉土歌謠〈雨夜花〉膾炙人口;鄉土小說〈看海的日子〉百看不厭。
1983年提名角逐金馬獎影片改編劇本、女主角、女配角等獎項的〈看海的日子〉,劇本是黃春明根據自己的小說改編而成的,該片描寫一個操著最低賤職業的妓女,她的身子雖受人淩虐、欺辱,但心靈中仍保有一盞人性尊嚴的火花。劇中有一段戲是當這位名叫阿梅的弱女子被她的養父賣到綠燈戶時,她像一隻被獵犬追趕得走頭無路的小兔似的,驚慌無措,哀鳴不依的慘狀,那些坐在長凳上待客的風塵女郎,眼看著又是一個被推進火坑的小苦命人,卻愛莫能助,大家相互哼唱著:「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這首被大家視為台灣民謠的〈雨夜花〉。
在風聲、雨聲中悲吟的〈雨夜花〉已經經歷了數十個寒暑,半個多世紀以來,〈雨夜花〉難道就一直是充當著如此悲怨、哀戚的角色嗎?
◎〈雨夜花〉的前身
〈雨夜花〉是周添旺根據鄧雨賢一首兒歌的旋律,改填成今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淒愴哀詞。其實鄧雨賢寫下它的旋律,還要早幾年,也就是說〈雨夜花〉還沒有成為〈雨夜花〉以前,是一首兒歌,命題為〈春天〉,寫這首兒歌的人是廖漢臣,他是「台灣新文學運動」一位很活躍的健將,當年他們提倡唱「自己的兒歌」,他寫了一首詞分三段的兒歌:〈春天〉。他老人家從文獻會退休的時候,筆者曾在他新北投的家中,聽了他唱這首「兒歌」,由於事隔多年,三段的詞,他僅記得了第一段:
春天到,百花開,
紅薔薇,白茉莉;
這平(邊)幾欉,彼平幾枝,
開得真齊,真正美。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翻歷史殘頁,喚民族尊嚴

「自覺的年代──台灣民眾黨紀念特展」專刊書影,這個展覽係於2003年7月1日至10月12日在台北228紀念館展出。底圖為1928年7月15日在台南舉行的台灣民眾黨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現場,上方為三星(象徵三大綱領)黨旗與黨三大目標:一、期實現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自由;二、擁護伸張民眾日常的利益:三、反對特權政治,獲得普選政權。
專刊﹝展覽召集人序﹞
1931年出版的《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15卷為台灣篇,這套由日本東京新光社發行的大套書,由當時的台北高等學校(今國立台北師範學校前身)教授三尾良次郎撰述〈台北州〉一章(台北州包括今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宜蘭縣市)在概說中,他將台北州比擬為「台灣的北愛爾蘭」:
「台北州確實是台灣的北愛爾蘭。台灣人不斷地希求自治,猶如愛爾蘭人經常要求自治一樣,即使有朝一日,台灣人如他們所期待的:自治的日子實現了,台北州仍將是日本的一部分,猶如愛爾蘭雖然獨立,但北愛爾蘭仍然繼續是大不列顛帝國的一部分。」
此文免不得有「日本觀點」,不過從出版年份,我們仍可看出彼時澎湃洶湧之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