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從《台灣第一》到《台北老街》
從《台灣第一》到《台北老街》
(1991年8月17日台北西區扶輪社第1892次例會講稿,於國賓飯店)
各位長輩、先進:
今日站在這裡,實在是「關帝爺廟弄大刀」、「孔子公面前講經」,台北西區扶輪社給我這個機會,應該是對我十年來從事台灣文史著作的鼓勵和肯定。做為一位文字工作者,演講不能不說是一件「分外」的事,也因此如果講得不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個人從事台灣文史資料的收集,雖然可以追溯到初中年代,但是,投效寫作,僅只十年時間而已,也就是說,四十歲我才開始動筆,可以說是「食老才想欲學歕吹」,因為在台灣,那些寫小說的人,到不惑之年,已經不只是「頂港有名聲,下港尚出名」,而且「著作等身」不在少數。
我目前已有二十一本著作,這些書,有二十本的書名前兩個字就叫「台灣」,如《台灣第一》、《台灣紀事》、《台灣名人小札》、《台灣金言玉語》、《台灣警世良言》、《台灣雅言巧語》、《台灣風情鄉土詩》、《台灣近代人物誌》(與李筱峰、張炎憲合編)……等,僅只一本叫「台北」,也就是《台北老街》。
《台灣第一》是我的第一本著作,而《台北老街》則是剛付梓的書,今天,我來此談個人撰述台灣文史的心路歷程,也就以「從《台灣第一》到《台北老街》」為題。
《台灣第一》出版於一九八三年,出書前曾先在某雜誌刊載,當時大家說:《台灣第一》這個名字很敏感,最好更改一下。於是有《台灣之最》、《台灣紀錄》、《台灣第一步》……等名稱的考慮,最後被冠以「台灣的第一」做為專欄名稱。每月一篇,從「台灣第一座廟宇」、「台灣第一位飛行員」、「台灣第一位雕塑家」、「台灣第一位博士」……一路寫下來,這項工作引起中國時報詹宏志先生(目前是台灣出名的行銷專家)的注意,他敦請我在該報開闢專欄,於是在新任主編張武順的邀稿下,每星期發表一篇,一共給了我一年的時間,由於報紙讀者較廣,反應十分熱烈。
朋友問我:「究竟要寫多少篇『台灣第一』呢?」當時我誇下狂言,說:「要以『百件第一』為寫作目標」,以整理台灣新文學為職志的李南衡說:「何必要一百個第一?寫九十九個就好了!」大家很驚奇的問道:「為什麼呢?」他慢條斯理的回答:「最後第一百個第一,應該輪到別人寫你,因為你是台灣第一位寫《台灣第一》這本書的人。」幾年後,柏楊先生說我是「台灣第一位紀念台灣第一的人」,我深以為榮。
由於《台灣第一》的出書,自立晚報副刊主編向陽對我約稿,他希望能發表「台灣第一」續稿,但是我以「台灣歷史上的今天」應命,自立副刊的專欄叫「鄉土紀事」,因為見報率很密集,相信當年看報的人,都會有深刻印象,而且我也不辱使命,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歷史大事,寫了出來!
我對鄉土的熱愛,很執著,對「台灣話」也很堅持,因此熱愛「俗語話」,收集諺語也成了業餘工作,這些年來,有了「淡薄」的成績,一共結集了八本書。老先覺留給我們的遺訓,不僅有逗趣的本質,也有深刻的意義,如描寫夫妻之間的感情,便有很多的傳誦「名句」:
各位長輩、先進:
今日站在這裡,實在是「關帝爺廟弄大刀」、「孔子公面前講經」,台北西區扶輪社給我這個機會,應該是對我十年來從事台灣文史著作的鼓勵和肯定。做為一位文字工作者,演講不能不說是一件「分外」的事,也因此如果講得不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個人從事台灣文史資料的收集,雖然可以追溯到初中年代,但是,投效寫作,僅只十年時間而已,也就是說,四十歲我才開始動筆,可以說是「食老才想欲學歕吹」,因為在台灣,那些寫小說的人,到不惑之年,已經不只是「頂港有名聲,下港尚出名」,而且「著作等身」不在少數。
我目前已有二十一本著作,這些書,有二十本的書名前兩個字就叫「台灣」,如《台灣第一》、《台灣紀事》、《台灣名人小札》、《台灣金言玉語》、《台灣警世良言》、《台灣雅言巧語》、《台灣風情鄉土詩》、《台灣近代人物誌》(與李筱峰、張炎憲合編)……等,僅只一本叫「台北」,也就是《台北老街》。
《台灣第一》是我的第一本著作,而《台北老街》則是剛付梓的書,今天,我來此談個人撰述台灣文史的心路歷程,也就以「從《台灣第一》到《台北老街》」為題。
《台灣第一》出版於一九八三年,出書前曾先在某雜誌刊載,當時大家說:《台灣第一》這個名字很敏感,最好更改一下。於是有《台灣之最》、《台灣紀錄》、《台灣第一步》……等名稱的考慮,最後被冠以「台灣的第一」做為專欄名稱。每月一篇,從「台灣第一座廟宇」、「台灣第一位飛行員」、「台灣第一位雕塑家」、「台灣第一位博士」……一路寫下來,這項工作引起中國時報詹宏志先生(目前是台灣出名的行銷專家)的注意,他敦請我在該報開闢專欄,於是在新任主編張武順的邀稿下,每星期發表一篇,一共給了我一年的時間,由於報紙讀者較廣,反應十分熱烈。
朋友問我:「究竟要寫多少篇『台灣第一』呢?」當時我誇下狂言,說:「要以『百件第一』為寫作目標」,以整理台灣新文學為職志的李南衡說:「何必要一百個第一?寫九十九個就好了!」大家很驚奇的問道:「為什麼呢?」他慢條斯理的回答:「最後第一百個第一,應該輪到別人寫你,因為你是台灣第一位寫《台灣第一》這本書的人。」幾年後,柏楊先生說我是「台灣第一位紀念台灣第一的人」,我深以為榮。
由於《台灣第一》的出書,自立晚報副刊主編向陽對我約稿,他希望能發表「台灣第一」續稿,但是我以「台灣歷史上的今天」應命,自立副刊的專欄叫「鄉土紀事」,因為見報率很密集,相信當年看報的人,都會有深刻印象,而且我也不辱使命,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歷史大事,寫了出來!
我對鄉土的熱愛,很執著,對「台灣話」也很堅持,因此熱愛「俗語話」,收集諺語也成了業餘工作,這些年來,有了「淡薄」的成績,一共結集了八本書。老先覺留給我們的遺訓,不僅有逗趣的本質,也有深刻的意義,如描寫夫妻之間的感情,便有很多的傳誦「名句」:
翁生某旦,暝日相看
枕頭神,上靈聖
翁張不食糜,某氣不蓋被(某張不蓋被,翁氣不食糜)
床頭打(撲),床尾和
驚某大丈夫,打(撲)某豬狗牛
會得兩人睏共床,較好露水凍花心
我是台北市大稻埕人,大稻埕在艋舺(萬華)沒落後,取代了它的地位,成了日據時代台北市的「東區」,是當年年台灣人人文、商業的中心。台灣的烏龍茶在國際市場響叮噹的年代,大稻埕是加工、運銷的港埠,我的童年可以說是在茶香歲月中成長。
大稻埕的永樂町、太平町、港町,可以說是很繁華的街道,台北市的諸多歷史、文化在這裡產生,只是月換星移,多老故事成被淡忘的記憶,我覺得有責任記錄下來,於是從耆老的回憶、個人的經驗,加上老舊的照片,完成了《台北老街》一書,希望喚起台北市「走過從前」歲月的懷古幽情。
個人十年耕耘,收穫有限,雖然累積不少文字成績,但是「賣點」不佳,大部分的書只有一版二千冊的銷售量,這與現代的台灣人不愛看書不無關係,不過當我從朋友的口中得知《台灣第一》這本書被收藏在彼岸北京大學圖書館內,甚至移居美國的台灣人社會中的書架上也珍藏這本書,我感覺到很欣慰;做一件工作,可以不計辛勞、不計艱苦,只要心「爽」,就稱意了。多謝各位,更盼日後的指教。
篇目
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拜/十二生肖變透透/入人門,順人意/了錢,又無體面/三腳步,一坎店工/大欉樹腳好蔭影/天無墘,海無底/不識字,兼無衛生/雙腳踏雙船,心頭亂紛紛/今世做,後世收/公親變事主/老大人囝仔性/有毛的食到棕簑,無毛的食到秤錘/有嘴講到無涎/扶起無扶倒/好貓管百家/好歹在心內,嘴唇皮相款待/門扇板鬪昧偎/屎緊褲帶鋪死結/相洽米才煮有飯/孤鳥插入群/洗面礙着鼻/食飯用碗公,做穡閃西風/食飽飽算電火柱子(食飽飽算街路石)/看會着,食昧着/校長兼摃鍾/蚊子叮牛角/倚高山看馬相踢/臭柑排籠面/逐暗驚有鬼,透早驚露水/掠秀才擔擔/唬人昧過手/深耕種耙,較好放後世債/貪着俗,買得貴/做會好,上界好;做昧好,戴鐵索/趁水食都無/順風推倒牆/睏破三領蓆,心肝掠昧着/第一門風,第二祖公/無大你年,也大你月/無想長,無存後/無日不知晝,無鬚不知老/會好也昧完全/惡馬惡人騎/嘴飽目無飽/錢昧曉用是銅,賊勿去做是人/講的比唱的較好聽/龜腳猶原是龜內肉/龜腳趖出來/識者不可瞞,瞞者瞞不識
大稻埕的永樂町、太平町、港町,可以說是很繁華的街道,台北市的諸多歷史、文化在這裡產生,只是月換星移,多老故事成被淡忘的記憶,我覺得有責任記錄下來,於是從耆老的回憶、個人的經驗,加上老舊的照片,完成了《台北老街》一書,希望喚起台北市「走過從前」歲月的懷古幽情。
個人十年耕耘,收穫有限,雖然累積不少文字成績,但是「賣點」不佳,大部分的書只有一版二千冊的銷售量,這與現代的台灣人不愛看書不無關係,不過當我從朋友的口中得知《台灣第一》這本書被收藏在彼岸北京大學圖書館內,甚至移居美國的台灣人社會中的書架上也珍藏這本書,我感覺到很欣慰;做一件工作,可以不計辛勞、不計艱苦,只要心「爽」,就稱意了。多謝各位,更盼日後的指教。
篇目
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拜/十二生肖變透透/入人門,順人意/了錢,又無體面/三腳步,一坎店工/大欉樹腳好蔭影/天無墘,海無底/不識字,兼無衛生/雙腳踏雙船,心頭亂紛紛/今世做,後世收/公親變事主/老大人囝仔性/有毛的食到棕簑,無毛的食到秤錘/有嘴講到無涎/扶起無扶倒/好貓管百家/好歹在心內,嘴唇皮相款待/門扇板鬪昧偎/屎緊褲帶鋪死結/相洽米才煮有飯/孤鳥插入群/洗面礙着鼻/食飯用碗公,做穡閃西風/食飽飽算電火柱子(食飽飽算街路石)/看會着,食昧着/校長兼摃鍾/蚊子叮牛角/倚高山看馬相踢/臭柑排籠面/逐暗驚有鬼,透早驚露水/掠秀才擔擔/唬人昧過手/深耕種耙,較好放後世債/貪着俗,買得貴/做會好,上界好;做昧好,戴鐵索/趁水食都無/順風推倒牆/睏破三領蓆,心肝掠昧着/第一門風,第二祖公/無大你年,也大你月/無想長,無存後/無日不知晝,無鬚不知老/會好也昧完全/惡馬惡人騎/嘴飽目無飽/錢昧曉用是銅,賊勿去做是人/講的比唱的較好聽/龜腳猶原是龜內肉/龜腳趖出來/識者不可瞞,瞞者瞞不識
附篇
台灣早期歌謠作家的生平及其創作背景──台灣歌謠青年研習會講題
更多書籍按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