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業銀行台北分行外觀,建物類似「希臘神殿」,石牆與高大的柱列,有著宏偉、肅穆的氣氛,極易吸引人的目光。後方聳立的塔樓為三井物產會社台北支店,塔樓後因蛀蝕改為平頂,現為市定古蹟。 |
1923年今日(1月10日),日本勸業銀行在台北設立支店(分行),即日起開辦各項業務,銀行設在鐵道旅館隔街,位置約當現今館前路、開封街口;1月17日,在鐵道旅館舉行披露宴 (開業酒會)。
日本勸業銀行創立於1897年,為農工金融機構,在台設立分行之前,其在台業務是委託三十四銀行(1901年)、台灣銀行(1903年起)各分行代理。有別於台灣銀行的殖民地中央銀行及企業貸款銀行的性質,勸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不動產抵押貸款,最大客戶是各地的水利組合,掌握了台灣的農業金融。
1931年,台北分行新廈動工,1933年10月落成,巨大厚重的列柱和馬雅建築裝飾,在日本時代西方古典建築中別具一格,同時也是台灣第一棟有冷氣系統的建築物。
炎夏酷熱的台灣,讓人揮汗如雨,公共空間,不管室內或室外,都是宛若在火爐中,雖然那個年代,人口不多,以致消暑解熱,各有妙方;比如,聲樂家在舞台上演唱,兩邊必得放置兩塊大冰塊,用電扇猛吹,否則聲樂家會中暑的。勸業銀行台北支店有此先進的設施,自是要彰顯日本勸業銀行的雄厚資金實力,「支店」就有了冷氣設備,「本國銀行」當然是了不得的足以信託的大銀行。
勸銀台北支店,以貸款給農林漁業團體為主,供給資金、活絡生產。214坪大的營業廳,櫃台有33公尺長,以38個窗口,為顧客服務。
1945年日本戰敗,日產被接收,勸銀台北支店成為中央政府旗下的五大行庫之一——台灣土地銀行,除了配合政府土地改革政策所需資金運作外,對農業融資和發展不動產,是其主要業務,是唯一辦理不動產及農業信用的專業銀行,持有土地淨值全台第一,是全台第一大地主。
1991年,建築體被列入三級古蹟。其後因金融業務從該大樓退場,古蹟轉化活用,乃決定運用為博物館。
國立台灣博物館在建館一百年之後,因本身空間有限,為擴充新的館舍,乃放眼館外,先與近鄰的土地銀行共同合作,將年久失修的土地銀行整修,成為「國立台灣博物館土地銀行展示館」。之後又將日本時代樟腦、鴉片的重要生產基地「南門工場」(位於今南昌路一段一號)收編納入「博物館群」,成了南門園區。
土地銀行的展示空間,以自然史做規劃,第一期以史前的生物做主題,昔時的收銀辦公櫃台大廳,成了恐龍、史前象的骨架展覽場,「恐龍時代」的來臨,令土銀展示館有「恐龍館」的民間別稱。
古蹟的存在,「復古」歷史教育不能或缺,所以土銀展示館沒有因古生物進駐,而讓日據的勸銀時代和光復後的土銀時代消聲匿跡, 也特闢「土地銀行行史室」,留有一些前世今生的歷史資料做展覽,也將「左官」(日語,土木師傅)工事傳統技法,留予後人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