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日本時代的度量衡專賣

日本時代的度量衡所位於總督府前南側(紅色箭頭所指),綠色箭頭所指為民政長官官邸,均毀於戰爭時期的空襲;光復後為三軍球場,現為凱道一部分。
台灣原有的度量衡種類繁多、計量不一,各地郊商或寺廟設有公斗、公秤做為交易標準,民間集市亦有秤量公人,代客秤重度量。
日據之後,為了將舊式度量衡逐漸統一為日本式,以利於與日本的商貿流通,台灣總督府於1900年今日(118日)公布「台灣度量衡條例」,19014月開始實施。1902年,鴉片煙膏、食鹽販賣和公設市場一律用新的度量衡制,1903年起禁止使用舊有的度量衡器。
1906年,「台灣度量衡規則」公布,將度量衡的製造與銷售收歸官營,等同專賣,但未納入專賣局業務。

度量衡專賣的收入,不若鴉片、樟腦之大,據1912年施景琛〈鯤瀛日記〉,度量衡器「每年可售十萬左右。銅製各器,皆由東京製造。木製各器,或由台灣製造。」1930年代「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小說〈一桿秤仔〉生動地刻劃了升斗小民的苦境,一名賣菜小販買不起秤仔,便向鄰居借用,秤仔卻被日本警察「大人」給硬生生折斷,還被抓進派出所監禁,最後憤而殺死巡警。
管理度量衡的單位,在日據前期歷經度量衡司檢所、權度課等改制,1920年改為度量衡所,由殖產局管轄,1942年,度量衡所正式納入專賣局。光復初期,度量衡仍維持專賣,1947年移轉工礦處並廢除專賣,後來改為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現為標準檢驗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