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日本時代的國家公園


1937年大屯國立公園的區域分布圖,範圍遠較今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大,除了大屯山下的北投、草山,還包括了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
1927年,日本本國開始計畫設立國立公園(國家公園),19281月,台灣總督府聘請日本的「公園學」權威田村剛博士等人來台調查新高山(今玉山)阿里山,一年後發表報告,指出新高阿里山區內山景壯闊、林相優美,又有各種珍奇的動植物資源,比諸歐美國家公園,毫不遜色。

除了新高阿里山之外,19284月,田村博士一行調查大屯山地區,1932年考察太魯閣地區,一時之間,各州廳積極爭取設置國立公園,紛紛成立國立公園宣傳協會,出版許多相關主題的觀光地圖和導覽手冊。

1935年,總督府舉辦日據時期最大規模的始政40年紀念博覽會,在台博會盛大登場前一個月,成立了「台灣國立公園委員會」,由中川健藏總督擔任會長,將新高阿里山、大太魯閣、大屯山列入國立公園候補地,1937年的今天(1227日)公布規劃案,正式核定這三座公立公園,面積共46萬公頃,約占全島面積13%


一、大屯國立公園:面積 8,265公畝,包括現在的台北以北大屯山區、陽明山、觀音山、北投等地區;為台北州區內。

二、次高太魯閣(雪山太魯閣)國立公園:面積272,590公畝。包括花蓮、太魯閣、雪山、小雪山、合歡山、大霸尖山、霧社、能高山等地區;分屬花蓮港廳、新竹州、台中州、台北州區內。

三、新高阿里山(玉山阿里山)國立公園:面積185,980公畝,包括玉山、阿里山、秀姑巒等地區;分屬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台東州區內。

日本據台的「國家公園」建設,主要的文宣工作有:1939425日,以「台灣國立公園協會」名義,發行了一本岡田紅陽拍攝的《台灣國立公園攝影集》;更在1941310日,發行「大屯、玉山、阿里山國家公園」、「雪山太魯閣國家公園」兩套專題郵票,計兩張小全張,八枚郵票,分選大屯山、玉山主峰、觀音山凌雲寺、雪山、清水斷崖、太魯閣峽谷……等壯闊的地景為圖案。

但因日閥掀起戰爭,全力支援整軍建武,日據後期的國家公園建設,最終成了「紙上作業」。

光復後,台灣有國家公園,始於198291日成立的墾丁國家公園;日據時期的規劃,為何遺漏了墾丁,這是耐人尋味的問題。

日本人對墾丁的重視,實在不亞於前述三座國立公園,從當時發行的郵鈔,圖案多次採用鵝鑾鼻燈塔,可為佐證。「台灣銀行券」於1915年發行面值壹圓紙幣,首次採用鵝鑾鼻燈塔為圖案後,燈塔始終以不同面貌出現在紙鈔上,直到終戰前,因通貨膨脹,由日本本土空運一批日本銀行發行,加蓋「株式會社台灣銀行」的千圓券,才沒有燈塔。

鵝鑾鼻燈塔是日閥的政治標的物,他們將墾丁稱為「帝國領土的最南端」,一再宣稱登上燈塔,「遙望無際的海峽,令人興起南進的雄心。」由於過分重視「政治意義」,以致使他們「遺忘」了在墾丁地區,規劃國立公園。
本文參考《台灣記事》

1 則留言:

  1. 日據時期 那三個公園
    僅止於調查研究及規劃階段
    https://np.cpami.gov.tw/%E7%9F%A5%E8%AD%98%E5%AD%B8%E7%BF%92/%E7%94%9F%E6%85%8B%E6%97%85%E9%81%8A/202-%E4%B8%AD%E6%96%87/%E9%97%9C%E6%96%BC%E5%9C%8B%E5%AE%B6%E5%85%AC%E5%9C%92/%E7%99%BC%E5%B1%95%E5%8F%B2/110-2009-08-11-09-50-14.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