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愛國獎券發行

1987年第1169期愛國獎券,圖案為當年10月啟用的兩廳院之一:國家戲劇院,再過兩期,愛國獎券就停止發行了。這張獎券為通用最久的橫式,早年為直式。
1950年今日(4月11日),政府發行第一期愛國獎券。

時值國民政府退守台灣不久,兩岸情勢緊繃,在「反共保民總體戰動員綱要」下,全國人力、物力、財力都被動員,為籌募「戡亂」軍費財政,台灣省政府於1950年1月開始勸募、配募「愛國公債」,各縣市強力動員,報紙也配合刊出「認購愛國公債才能反共抗俄,認購愛國公債才能問心無愧,人人認購愛國公債必能確保台灣」等標語。不過未達預期目標,遂發行「愛國獎券」,抵補財源。

「救國發財,良機莫失」,在高額獎金的誘惑下(特獎1張獎金20萬元、頭獎2張獎金5萬元、貳獎5張獎金2萬元、參獎10張獎金1萬元、肆獎50張獎金1,000 元、伍獎為末兩字相同100張獎金500元、陸獎為末一字相同1,000張獎金150元),愛國獎券的銷售開出紅盤,每張(聯)十條,每張150元、每條15元(形式類似日本時代的彩券),第一期最初發行1萬張,後追加1萬張,共賣出1萬7千多張。而為了推銷愛國公債,期間曾有國校學童被動員「愛國捐獻」用來購賣愛國獎券。

4月30日,第一期愛國獎券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開獎,搖獎機開出第一特獎號碼為00883。獎券收入,半數供給獎金,其餘一半用於購買愛國公債、一半捐獻政府。

由於第一期每張售價高達150元,第二期起不再分條,改為單張,每張5元。為了「戡亂救國,提倡節約,獎勵儲蓄,穩定經濟」,台灣省政府又於該年6月發行「節約救國有獎儲蓄券」,每張金額也是5元,頭獎金額則為1萬元。

隨著社會經濟的穩定和富裕,愛國獎券金額與獎金調漲多次,開獎次數也增加。1985年初,中部的獎券商為了促銷,推出「第八獎」或「二字」的賭法。沒想到這宣傳花招竟然席捲全台,讓許多民眾每天無心工作,到處求神問鬼逼明牌。政府對此賭風雖然一再掃蕩,卻難將人心的貪念掃除,最終宣布1988年起停售愛國獎券,1987年12月27日所發行的第1171期便成了末期彩卷,發行了38年的愛國獎券,畫下句點。此後又有「六合彩」、「福利彩券」的出現,1999年「公益彩券」問世,至今仍為無數人帶來發財夢。

◎本文取自1950年代報刊、《認識台灣:回味1895~20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