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圓山運動場竣工

圓山運動場紀念戳,上方文字為「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下方為「台北圓山運動場」。
1923年今日(3月31日),台北市圓山運動場竣工。

圓山運動場的興建起因於1923年裕仁親王(太子,1921年攝政,1926年即位,為昭和天皇)來台視察,台灣當局總動員,進行各種「奉迎」與紀念活動,台北市遂藉著台灣總督府舉辦「全島聯合學校大運動會」,追加編列「奉迎費」預算,動員官民捐款,耗費了近十萬元,興建了這所日本時代台灣第一大的運動場。

1923年1月24日,圓山運動場舉行「地鎮祭」,1月28日動工,3月31日竣工。運動場面積廣達二萬一千六百餘坪,範圍約當現今花博公園圓山園區南半部,主看台設置於西北側,滿座可容納四、五千人。第一場運動會於4月24日舉行,即前述的全台學校聯合運動會,據報導近兩萬名學生參加;4月26日,全台田徑運動大會登場,這兩場,裕仁太子均與會觀覽。

圓山運動場的設施包括田徑、棒球場、網球場(1924年完成)等,原本台北的棒球、網球、學校聯合運動會多在新公園的運動場舉行,此後,重要的賽事幾乎都在此舉辦,比如近年因電影「KNAO」而知名的甲子園台灣區棒球選拔賽。那時有一首學童朗朗上口的童謠,即是以這座運動場為題:

一二三,王先生,賢(方言俗字有作「爻」)作田,拖手車,戴草笠,圓山仔運動會。

除了各項運動賽事,1928年台灣首次的賽馬、首次的摩托車大賽,都是圓山運動場的「台灣第一」紀錄,此外,「建國祭」等政治動員活動、壯丁團檢閱,也常在這裡舉行,亦曾經做為汽車駕駛路考場地。

這座全台灣最大的體育場地,戰時被改為陸軍醫院;1950年代,美軍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成了美軍顧問團的用地,為「美軍海軍供應處」,直到中美斷交,美軍撤退,而得恢復為體育場,部分改建為「中山足球運動場」;2010年為花博「爭豔館」,會後為多功能場館至今。

◎取自日本時代報刊、《台北老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