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美援支持下「十年生聚」的1950年代,台灣在1960年代出現多次展現建設成果的政策性展覽,而以1964年的「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規模空前盛大,從當年的「光輝十月」10月6日開始,展到翌年1月7日。
為了展現「自由中國」空前進步繁榮的面貌,政府耗資耗資一千萬美元(當年台灣出口所得約4億6千萬美元)的巨額經費策辦,展場位於現今的敦化北路、八德路口附近,占地25英畝,在台北東區尚未起高樓的年代,展覽地標、造型新穎的展館群,點亮了台北的夜空。
為了展現「自由中國」空前進步繁榮的面貌,政府耗資耗資一千萬美元(當年台灣出口所得約4億6千萬美元)的巨額經費策辦,展場位於現今的敦化北路、八德路口附近,占地25英畝,在台北東區尚未起高樓的年代,展覽地標、造型新穎的展館群,點亮了台北的夜空。
展覽包括86個展覽單位的陳列部,以及640個攤位的銷售部兩大展區。展示內容以台灣當時的民生家電製造業(煮蛋器、電鍋、電視、電冰箱、空氣調節器等)、紡織業(棉毛織品、合成纖維等)、汽機車製造業、機械工業(印刷機、壓蔗機等各種機械工具)為主,還有石化工業的模型,等等。
正門夜景,嵌著中、英文展覽名稱的圓拱門,閃閃發亮,後方為展覽地標與各國國旗柱。 |
經建展負有開拓貿易的重責大任,會場設有接待室、貿易交談室和電報室,各展覽會場都有專業嚮導駐場,提供中外業界人士諮詢。覽覽期間,除了中英對照的展覽指南外,並發行展覽週報,帶動入場與交易的熱絡氣氛。據當時報導,每天入場觀眾達4萬人次,熱鬧非凡。
◎報導資料引自當年的《今日世界》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