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線鐵路通車紀念戳,以龜山島、蘇澳海岸為圖案。 |
1924 年今日(11月30日)上午,宜蘭全線鐵路舉行通車典禮。「蘭陽三郡,領台以來已29年,至今日始有促進本島周圍鐵道(鐵路),亦可為一大紀念」,典禮於宜蘭公園內舉行,有七百餘人參加了此項盛會,是當時「後山」的盛事。
宜蘭位於台灣東北角,負山面海,在清初原是一片荒野,《番俗六考》及郡志諸羅縣志,稱蛤仔難,蕭竹友記作甲子蘭,鄭六亭集作蛤仔欄,清將軍賽沖阿奏作蛤仔蘭,方維甸奏作噶瑪蘭,皆是平埔族語的譯音。
噶瑪蘭開拓第一功勞者,應數吳沙,他使僻在群山之後的這塊原為「番人」居地處,成為漢人謀生的另一塊「新大陸」。蘭陽之地開拓之後,移民日眾,1810年(清嘉慶15年),閩浙總督方維甸奏請將噶瑪蘭收入版圖,並派知府楊廷理勘查田地疆界,楊廷理三度入蘭,籌劃建制事宜;翌年,後任總督汪志伊續奏,乃於1812年置噶瑪蘭廳,隸屬台灣府管轄。1875年(光緒元年),行政區域改制,分台灣、台北二府,噶瑪蘭改為宜蘭縣,隸屬台北府管轄。
宜蘭西南北三面皆山,初闢時,進山備道有三,分由漳、泉、粵人各據一路,但俱為深曲險阻。以後,艋舺安溪茶販,尋得一條捷徑,由大坪林內山行走,直出頭圍(頭城舊名),路徑甚捷,且無「生番」出沒。1875年,雖有蘇花道路完成,但商旅入蘭,時間、運輸量都是很不經濟。
1885年(光緒11年),台灣巡撫劉銘傳依「淡蘭擬闢便道」路線,自台北府城南向景尾、經深坑、石碇、坪林尾,越山鑿路通頭圍,直達宜蘭,另由府城北向闢接基淡舊路至淡水,成為北部交通要道。